[发明专利]澄清茶饮料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5119540.9 | 申请日: | 1995-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04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武长安;叶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亿水饮品有限公司;天津市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A23F3/18;A23F3/3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卫生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光仁 |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澄清 茶饮料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祁门茶、复合绿茶和乌龙茶为主要原料的澄清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以前茶饮料的制造方法是以水萃取茶中有效成份,过滤去掉茶渣,再精密过滤除去微细颗粒后稀释,配以调味剂,灌装杀菌后所得茶类饮料。但用此方法制造出的茶饮料,由于茶的萃取液中的咖啡因、单宁、氨基酸、糖类各种高分子化合物析出的结果,易出现混浊物或沉淀,为解决上述缺陷曾有用超滤膜将茶汁进行过滤,即通过孔径2-4万分子量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将大分子的物质截留而得到澄清液,但用此方法对有效物损失大,滤波放置一段时间后仍出现絮状物。故此,也有用转溶方法即将浓茶汁用NaOH在100℃下将高分子物质转为水溶性物质,但用此方法处理的茶汁色泽较浓,口味欠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保持原茶风味,长时间保存而不出现混浊现象的澄清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法实现的:澄清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筛选:以祁门茶、复合绿茶或乌龙茶为原料茶叶;
2、浸泡:在温度为40-90℃的水中将原料茶叶浸泡3-10分钟,水与原料茶叶的重量比为10-20∶1;
3、过滤:用目数为100的滤网将步骤2的茶叶浸泡液过滤得到一次澄清茶汁;
4、再浸泡:将步骤3过滤存留的浸茶叶按照步骤2再浸泡,这时水与浸茶叶的重量比为6∶1;
5、再过滤:用目数为100的滤网将步骤4的浸泡液过滤得2次澄清茶汁;
6、混合并调整酸碱度:将一次茶汁与二次茶汁混合,用磷酸调节PH值3-4;
7、静置分离:将步骤6混合茶汁降温至20℃以下,加入0.5-2%的澄清剂氧化铝搅拌均匀,静置4-20小时,用离心机分离取出澄清茶;
8、稀释并调味:将步骤7混合茶汁稀释3-5倍,配以甜味剂和酸味剂调味;
9、灌装:将步骤8加热灭菌后灌装在容器内。上述的澄清剂还可以是有机物聚丙烯酰胺。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取祁门红茶10Kg,加90℃水160Kg,浸泡10分钟,经过目数为100的滤网过滤得一次茶汁,将过滤存留的浸茶叶加60Kg90℃热水再浸泡,再过滤得二次澄清茶汁,将一、二次澄清茶汁混合用磷酸调节PH值至3,并降温20℃以下,加入1.6Kg澄清剂氧化铝搅拌0.5小时,静置24小时用离心机分离取出澄清茶汁,加入480Kg水,57Kg糖,2Kg柠檬酸,加热至95℃灭菌后灌装在易拉灌中,即制成澄清祁门红茶饮料。
实施例2:取复合绿茶10Kg,加80℃热水160Kg,浸泡5分钟,经目数为100的滤网过滤得一次茶汁,将过滤存留的浸茶叶加60Kg90℃热水再浸泡,再过滤得二次澄清茶汁,将一、二次澄清茶汁混合用磷酸调节PH值至4,并降温18℃,在搅拌下加入澄清剂聚丙烯酰胺1Kg,搅拌0.5小时,静置24小时,用离心机分离取出澄清茶汁,加入480Kg水,配以57Kg糖,2Kg柠檬酸,加热至90℃灭菌后灌装在容器内,即制成澄清复合绿茶饮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亿水饮品有限公司;天津市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未经芜湖亿水饮品有限公司;天津市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9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气体香烟及其制造工艺和吸用烟杆
- 下一篇:杀菌营养型水稻育苗液体调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