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椅,尤其是后排座椅或后排长椅无效
| 申请号: | 95115997.6 | 申请日: | 1995-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95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荣格;埃尔马·迪格纳;托马斯·克里斯拖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帕·里卡罗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N2/2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尤其是 后排 座椅 长椅 | ||
1.汽车座椅,尤其是后排座椅或后排长椅,它有一个带后底座的座椅支架,后底座借助于一个可手动去锁的锁紧装置与汽车的车身底部构件连接,它还有一个通过可锁定的铰链接头与座椅支架连接的座位靠背,在其锁定装置松开时,此铰链接头允许座位靠背向前折叠,其特征为:锁紧装置(16;116,116’,163)与一个配属于座位靠背的安全装置(42,43;142,143,156)结合工作,此安全装置
a)只是在座位靠背处于其向前折叠的翻转位置,为松开底座
(2;102)与车身底部构件的连接时才释放锁紧装置(16;116,
116’,163),
b)能刚性连接地防止处于向前折叠的翻转位置的座位靠背翻回
到使用位置,以及
c)只有在后底座(2;102)与汽车的车身底部构件借助于锁紧
装置(16;116,116’,163)连接时,才能重新释放处于向
前折叠的翻转位置的座位靠背的保险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汽车座椅,其特征为:安全装置(42,43;142,143,156)有一个与座位靠背回转轴(37;137)同心设置并与之传扭连接的止动盘(42;142),止动盘(42;142),使一个与之共同工作的止动件(43;143)除了向前折叠座位靠背的翻转位置外,在座位靠背所有的摆动位置下处于第一止动位置,在这一止动位置可防止锁紧装置(16;116,116’,163)松开,而在座位靠背向前折叠的翻转位置时,止动盘(42;142)允许止动件(43;143)在松开锁紧装置(16;116,116’,163)松开的情况下运动到第二止动位置,在这一止动位置,止动件防止止动盘(42;142)朝座位靠背翻回使用位置的方向转动,并且只有在锁住锁紧装置(16;116,116’,163)时止动件才能重新离开此第二止动位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之汽车座椅,其特征为:止动盘(42;142)设计为盘形凸轮(42;142),它有两个高度不同通过台阶(142”)互相连接的圆柱形凸轮段,止动件设计为摇杆(43;143),它在与第一止动位置相应的第一摇摆位置时靠在较高的凸轮段上,而在与第二止动位置相应的第二摇摆位置时靠在较低的凸轮段(42;142’)上,并在这里形成了台阶(142”)的止挡。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之汽车座椅,其特征为:安全装置有一根操纵杆(156),它可转动地装在摇杆(143)的轴(139)上,并只是沿着与松开锁紧装置(116,116’,163)相应的回转方向才与摇杆(143)联接,以便将其强制性地带到第二摇摆位置。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之汽车座椅,其特征为:座位靠背借助于一个齿条(140)既可在各种使用位置也可在向前折叠的翻转位置制动,齿条(140)借助一个与摇杆(143)摆动轴(139)平行地装在护板中的销子(151)传扭连接的压紧偏心杆(141),可与齿保持啮合,以及,当摇杆(143)处于其第二摇摆位置时,销子(151)借助子摇杆(143,158)防止转动。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之汽车座椅,其特征为:销子(151)在摇杆(143,158)的摆动区内有一个设计为多边形的部分,以及,摇杆(143,158)有一个与此多边形部分对准并相配的缺口(158),在第二摇摆位置,缺口(158)装入此多边形部分,以构成防转装置。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之汽车座椅,其特征为:摇杆(143)有一个与盘形凸轮(142)共同工作的臂和一个设有缺口(158)的臂。
8.按照权利要求4至7之一所述之汽车座椅,其特征为:摇杆(143)以及齿条(140)和操纵杆(156),均借助于单独的一个平行于铰链轴(137)的支承轴(139)可转动地支承在铰链接头上。
9.按权利要求4至8之一所述之汽车座椅,其特征为:在具有有限摆动范围的操纵杆(156)上,铰接着一根用于长度可变的定位装置的释放杆(160),两个铰链接头的释放杆(160),最好用一根平行于铰链轴(137)的用于共同操纵的杆(161),互相刚性地连接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帕·里卡罗有限公司,未经开帕·里卡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59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层压体
- 下一篇:腈水化酶基因表达的调节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