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移动电话免持话筒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5115087.1 | 申请日: | 1995-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91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移动电话 话筒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移动电话的免持话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汽车上使用的无需拿起即可进行通话的移动电话的免持话筒装置。
现有技术中免持话筒装置的一个例子示于图1,该一般车上用的免持话筒装置主要是在一电话固定座11的一侧,分别延接两条外接线路121、131。其中线路121延接一喇叭12,再由另一线路141自喇叭12延接一麦克风14;而另一线路131则延接一可插在汽车点烟器插孔的电源接头13,使汽车上的电力,通过该电源接头13,传输至移动电话固定座11,并提供移动电话所需的电力。但是当这种免持话筒装置装在车上时(如图2所示),必须以螺钉111将其固定座11固定在车体2上,且在使用上还存在以下缺点:该固定座11由于其体积大且笨重,很难在车(尤其是小型车)上找到一个适当位置,用来放置该固定座;喇叭12从固定座11拉出,造成延接线路的增加,且占用车内空间;延接的线路多且长,不但影响车内美观,而且造成驾驶员在车内活动不方便;固定座11固定在车体2上,必须经由专业人员安装,使得该免持话筒无法配合移动电话随意换车使用,其使用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车上用免持话筒装置,使其安装简易、确保驾驶者能在兼顾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通话操作。
为达到该目的,本发明对现有的免持话筒进行了改进,将喇叭、电路组直接装设在一本体内,并在该本体的另一端设一电源插头插结于汽车点烟器插孔,以获取所需的电力;同时,为了避免本体插头插在点烟器插孔时,该本体因近临车子排挡杆而影响到控速操作,于是将电源插头与本体间的连接段设计为一可任意弯曲定位的杆体结构,使得能够调整本体的位置,从而本发明的免持话筒装置达到安装简便,使用安全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现有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实施例图;
图3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实施例图;
图5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操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发射机控制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实施例(二)的接收机控制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车上用的可免持话筒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充电电路控制流程图。
请参照图3,本发明的移动电话免持话筒装置3,主要包括一本体31及从本体31延接的一麦克风35、和一可插接移动电话T的插座34;其中:
该本体31,其内部设有一电路组(图中未示出),主要包括一音频放大电路、喇叭及一充电电路,通过一外接线路36经过插座34与一移动电话T插接连通。另一外接线路352与一麦克风35相接。该本体31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电源插头33,经由一连接段32使该电源插头33与本体31相连接,其中该连接段32为一可弯曲定位的杆体;
一麦克风35,其下缘设有一夹箝351并延接一线路352,在该线路352的另一端设有一插座353,该插座353上有一端子353a,用来插入本体31的端孔(图中未示出)而与电路组相连通;
该电话插座34,其一端设有一插片341用来套插在移动电话T上,而该电话插座34的另一端则延接一与本体31相连接的线路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5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