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步结晶法净化硫氰酸钠溶液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5112111.1 | 申请日: | 1995-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07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05 |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显;管恩淞;刘云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C3/20 | 分类号: | C01C3/20 |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绍强 | 
| 地址: | 25503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步 结晶 净化 氰酸 溶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硫氰酸钠水溶液的净化方法,特别涉及在以硫氰酸钠为溶剂湿法纺丝腈纶生产中,一种分步结晶法净化硫氰酸钠溶液的方法。
在腈纶即聚丙烯腈纤维(PolyaryloniTrilefibres)现行湿法纺丝生产工艺中,大多是采用硫氰酸钠(SodiumThiocyanate)溶液作为溶剂的。经历生产过程后,该溶剂中逐渐积聚了丙烯腈低聚物、甲酸钠、无机盐和胶体等杂质,当循环套用至杂质含量升高至一定限度时,需采取净化措施除去杂质,否则将影响产品质量。
目前,因无经济合理净化方法,或将杂质含量高的硫氰酸钠溶液作废品低价出售,或作污水排放污染环境。
已有技术中的净化方法主要有萃取法、活性炭吸附法、阻滞树脂法和阴离子树脂法,如CN86100573、ZN87107823、CN93108670、CN93118047、CN93118070、CN94101544等。
已有技术诸法均有不足,例如:
1、萃取法系将硫氰酸钠先酸化成硫氰酸,经异丙醚萃取、碱中和再回到硫氰酸钠。异丙醚易燃易炸,有毒且价昂、工艺步骤复杂,设备投资高,难操作,消耗大量酸碱,生产成本高。
2、活性炭吸附法是适用于硫氰酸钠溶液中杂质含量很低时,且活性炭吸附能力低,极易失效,再生步骤繁琐,效率低。
3、阻滞树脂因是有吸附阴阳两种离子功能,在吸附硫氰酸钠的同时,不可避免也将其它电解质杂质同时吸附,并不能除掉大量无机杂质,排出液中NaSCN含量仍高达5%,造成二次污染。
4、阴离子树脂系先用硫酸将树脂变为SO4--型,再通入硫氰酸钠使树脂变为SCN-型,杂质和生成的硫酸钠弃去,再用碱洗脱回收NaSCN,而树脂变为OH-型,再用硫酸将树脂变为SO4--型,进行下一循环。该法流程复杂,投资高,难操作,仅适用于硫氰酸钠含量范围为3~14%稀溶液,成本高,效率低。
5、其余电渗析法、膜分离法等尚无工业化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种种弊端,为湿法纺丝的腈纶生产工艺解决这一难题,研制一种工艺简单,投资少,净化效率高,成本低、减少污染的改进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利用硫氰酸钠与所含其它杂质在水中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差异,构思出一种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分离等工艺步骤的分步结晶法净化硫氰酸钠溶液的方法,即将待处理的溶液加热至130~160℃±经蒸发浓缩后经结晶罐喷淋而下,冷空气由结晶罐下部逆流而上将喷淋液降温,并携带被蒸发的水份经冷凝器排逸;喷淋液落至罐底时,温度降至25~100℃,硫氰酸钠晶体析出,经出料口离心机甩除母液,得到硫氰酸钠晶体;母液再次加热重复上述工艺流程2~3次,在不同温度下多次结晶,可以继续获得硫氰酸钠晶体。
检测方法同现行工艺,即:
总量-NaSCN含量(AgNO3法测定)-水份=含杂量
本法适用于现行腈纶湿法纺丝生产中,相对于NaSCN含量为50%±时,杂质含量≤15%的任何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多次结晶后,获得硫氰酸钠晶体。相对于NaSCN含量为50%时,杂质含量降至≤3%,硫氰酸钠回收率70%以上,回收品可重复使用于腈纶生产中。
当废母液中杂质含量≥25%,可以供其它对纯度要求不高的生产厂使用或辅以其它方法再行回收。
本发明工艺简便、高效、投资少、成本低,无需外加酸碱或其它溶剂,是一种适合国情的净化硫氰酸钠溶液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使用NaSCN作溶剂的腈纶生产厂和其它生产NaSCN的场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分步结晶法净化硫氰酸钠溶液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1母液槽、2输送泵、3加热器、4结晶罐、5离心机、6送风机、7冷凝器、8内蒸器。
实施例1:将1015g浓度48.1%,含杂8.4%的硫氰酸钠溶液加热至130℃沸腾,继续蒸发浓缩至体积553ml,温度上升至155℃后降温至25℃,则溶液出现大量结晶,脱水分离,母液再按上述方法处理一次,45℃结晶分离,两次共收集晶体380g,硝酸银法测硫氰酸钠含量为90.4%,回收率70.30%,杂质含量3.6%,配成50%溶液测含杂为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2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