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状塑料绷带的制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5111644.4 申请日: 1995-05-30
公开(公告)号: CN1114905A 公开(公告)日: 1996-01-17
发明(设计)人: 李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 李海林
主分类号: A61L15/12 分类号: A61L15/12
代理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盛志范
地址: 20023***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网状 塑料 绷带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绷带及其制造方法。

众知周知,目前骨科病人矫形或接骨时常用的定位方法是在骨折处裹上石膏绷带,但石膏绷带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之处:

(1)透气性差,尤其在炎热的夏季,病人患处扎上一层厚厚的绷带,既沉重又使得皮肤上的分泌物(如汗水等)不易挥发,久而久之,病人患处很易感染。

(2)当病人愈痊后,石膏绷带的折除比较麻烦,需要专用的刀具来切除。

(3)病人在治疗中换药或检查患处十分不便。

鉴于上述原因,许多医用材料上作者不断地致力于作出改进,但对今尚未见到有理想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简便易用的网状塑料绷带,它不仅固定装折方便,而且透气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医用材料。

本发明的构思是这样的:发明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设想利用塑料制成多孔有规则的网状带,在使用时按照病人患处的尺度裁剪成一块或二块对称的网片,或者直接模压成型成一块或二块对称的网片(使用时可稍加修剪),然后置于60~80℃的烘箱中软化,取出后敷于需要固定的部位,再用若干个塑料卡扣联接固定、冷却硬化而成。

本发明亦是这样实现的:所说的网状塑料绷带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

1.首先将塑料、植物增强纤维和其它助剂按一定的配比,置于混炼机中进行充分的混炼后,再通过塑料挤压机加工成型成多孔网带,此网带即为本发明的产品。

其中:

所说的塑料,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尼龙、ABS树脂、聚碳酸脂、聚苯乙烯、酚醛塑料、环氧类塑料、呋喃树脂、氨基类塑料、丙烯酸类树脂、有机硅树脂以及聚苯硫醚、聚砜、聚酯类树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说的植物增强纤维可以是棉短纤维,麻类短纤维中的一种,短纤维长度宜为1~20mm,直径宜为0.01~0.05mm,它们的用量为塑料量的1~30%(重量比);

所说的助剂,包括热稳定剂、润滑剂、填充剂和改性剂等,各种助剂的总量为塑料是的10~20%(重量比),由于它们是塑料常规助剂,此处为行文简便起见,不予赘述,仅在后述的实施例给出;

所说的多孔网带为一种开有许多有规则的小孔的网带,网带的适宜宽度为10~30μm,网带上的小孔的几何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或圆形中的一种,小孔之间的间距为3~20毫米。

当然上述的制造方法中的挤压成型成网带亦可以直接模压成一块或二块对称的网片,使用时医务工作者可根据病员患处的尺度来选取,必需时再略作裁剪。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例,描述网状塑料绷带的配比(重量比)与制造方法及应用:

1.原料配比(重量比)

聚氯乙烯树脂  :100份;

三盐基性硫酸铅:4~6份;

硬脂酸钡      :1.0~2.0份;

硬脂酸铅      :0.5~1.0份;

硬脂酸钙      :0.9~1.5份;

碳酸钙        :2~8份;

石蜡          :0.6~1.5份;

棉短纤维      :1~30份。

2.制造方法

将上述原料按一定配比,置于混炼机中进行充分混炼,然后通过一双螺杆塑料挤出机,挤压加工成宽度为10~30cm的多孔网带,即为本发明的产品。

3.应用

医务人员使用时按病员患处部位的尺度裁剪成一块或二块对称的网片,然后置于70~80℃的烘箱中软化,取取出敷出病员患处,用若干个塑料卡扣联接固、冷却硬化即成。

                          实施例2

以低密度聚乙烯塑料为例,直接模压成网片。

原料配比:除塑料用聚乙烯外,其余同实施例1.

制造方法:取一定配比的原料通过混炼均匀后,在塑性注射机上注塑成型成近似病人患处的外廊形状,可以是一块或二块对称网片。

使用时,由医务工作者将选定网片,置于60℃的烘箱中加热软化取出包扎于病员的患处,然后用若干个塑料卡扣联接固定,冷却硬化即成。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发明所说的塑料绷带不仅可以大规模地工业化生产,而且具有使用折除灵便的优点,值得医务工作者广为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林,未经李海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16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