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饲料及食品中分离,纯化腈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5111384.4 | 申请日: | 1995-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38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多敏;胡之杰;袁德锐;吴祥锦;陈祥云;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5/14 | 分类号: | G01N25/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俊华 |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饲料 食品 分离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从饲料及食品中分离纯化腈的方法。
腈是一种有机氰化物,含量虽低,但对人、畜均有直接的或食物链的危害。监测前必须经过分离和纯化才能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我们首次从饲料及某些食品中发现了一类毒性化合物——腈的存在(《中国油脂》1993.3,P8~11),其急性中毒症状与氰化物中毒症状相似,慢性中毒主要损害肝脏、消化道粘膜等,通常表现为营养代谢低下、滞长、下痢乃至死亡,其毒性作用阈对鸡为40~60mg腈/公斤体重。一般饲料的含腈量为0~200mg/kg,预榨菜籽油含腈量为28~246mg/kg,芥子末(酱)为63~823mg/kg,四川榨菜为45~166mg/kg。饲料中的腈不仅使牲畜营养代谢低下而导致饲喂成本增加,还因为食物链的关系,残毒最终转移至人体。食品中的腈则直接威胁着人体的健康。
为消除和预防饲料及食品中痕量腈对人体的危害,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外均以饲料或食物的水或溶剂萃取液直接进样,进行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分析,由于未经分离纯化处理,色谱峰显示有包络成份,明显失真,故误差甚大。要想采用简便一点的化学分析更是困难,这是因为含量甚微的腈被大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磷脂、丹宁等主体成份所固束,或受其强力干扰,而难以分析得到准确的含腈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分离纯化痕量腈的方法,并用于准确测定饲料、食品中的含腈量。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以水为萃取剂,对含腈物料进行萃取,萃取液逐滴进入160~220℃的蒸发室内进行闪急式蒸发,并迅速将腈—水共沸蒸汽移出蒸发室骤冷下来,收集冷凝液,得到纯化过的腈水溶液。
该冷凝液再经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或化学定量分析,便可准确地检测出原物料的含腈量。
饲料及食品中所含腈以[4]-戊烯腈和[2]-甲基[5]-己烯腈为主,它们在水中(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3~0.8%,故少量的水即可全部萃取出物料中所含的腈,通常水的用量为待分析物料的1倍以上。
腈在接近沸点时(上述二种腈的沸点为180~200℃),与水形成共沸物,在极短的分子自由行程内(例如蒸发室直径D≤30mm)使共沸蒸汽移出蒸发室并冷凝,即可获得满意的分离效果。因分子闪急蒸发出来是水和腈的共沸物,无其它杂质,故同时达到了纯化的目的。溶于水的食物主体营养成份如可溶性蛋白、糖类、磷脂、丹宁及色素物质等均不能与水形成共沸物,在160~220℃的温度下形成焦渣残留于蒸发室底部,实验完毕后可清除之。
为使闪急蒸发出来的共沸蒸汽不在蒸发室内迂回停留,应从蒸发器底部或某一方向上通入氮气,挟带共沸蒸汽直接进入冷凝管,腈和水被冷凝下来后,氮气从冷凝管出口处放空。
萃取液滴入蒸发室的速度为5~100ml/h,通氮速度为0.5~10L/h,蒸发室容积为50~120ml。
饲料或食品的含腈萃出液经闪急蒸发处理后,明显地排除了杂质的干扰,萃出液已从棕褐色变成澄清透明,略带淡黄色的液体,完全能适用于下一步的化学定量分析,如双氧水酰化法、气氨吸收滴定、气氨吸收比色法、铵离子滴定法、氨气敏电极法等。从气相色谱分析中也可看出,经闪蒸处理后的水萃取液与标样戊烯腈的峰形、出峰时间均一致,而未经闪蒸的水萃取液因杂质干扰而出现不对称峰并改变了出峰时间。因此,本发明可大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
本发明适用于饲料、菜籽粕、菜籽油或某些食品的含腈限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处理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掌握,可作为腈限量监测的常规方法。
本发明以水为萃取剂,原料易得,无毒,能直接从固体物料中萃出几近全部的痕迹量腈,对油脂则进行液——液萃取,一次萃取可萃出75%以上的腈。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取10g菜籽粕经粉碎后用50ml蒸馏水常温萃取1小时,萃取过程中不时手动翻搅,然后用布氏漏斗过滤,滤液在90~100℃的水浴中加热5~10分钟使部分蛋白质沉析出来,再经布氏漏斗过滤,得滤液约40ml。在一个120ml容积的石英烧瓶中进行闪急蒸发,出口直接与玻璃冷凝管相连,以油浴加热,浴温为180℃±5℃,氮气流速为4l/h,萃取液滴加速度为12ml/h,收集到闪蒸液39.5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13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