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低温化学着色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5110864.6 | 申请日: | 1995-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68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健;孙晨晨;周家茵;周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22/84 | 分类号: | C23C22/84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静华 |
| 地址: | 41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低温 化学 着色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化学氧化表面着色工艺。
现在的不锈钢化学着色工艺通常是用浓硫酸与铬酐在70~90℃条件下进行着色。由于反应温度高,生产过程中造成水份蒸发而引起着色液浓度变化较大,影响色彩的重现性和均匀性,同时造成环境酸雾污染,也使能耗增大,成本增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温度较低,色彩均匀性和重现性好,可减少环境酸雾污染,节约能源的彩色不锈钢低温化学着色工艺。
本发明的工艺包括:(1)不锈钢的前处理(除油、抛光、清洗);(2)在浓硫酸加铬酐为主要成分的着色溶液中着色;(3)清洗;(4)电化学固膜;(5)烘干。其特征在于在浓硫酸加铬酐的着色溶液中加入催化剂ZnSO4 2~15g/L、MnSO4 2~16g/L,在33~50℃条件下进行化学着色。最佳的着色条件是:在490g/L浓硫酸和250g/L铬酐中加入催化剂ZnSO4 2g/L、MnSO4 16g/L,在40℃条件下进行着色。
本发明的工艺与传统工艺比较,由于着色温度由70~90℃降低至40℃,减少了水份的蒸发,着色液浓度变化较小,色彩的均匀性和重现性好,生产过程容易控制,减少了环境中的酸雾污染,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1)不锈钢的前处理(碱性除油,电化学抛光,清洗);(2)在490g/L浓硫酸和250g/L铬酐中加入催化剂ZnSO4 2g/L、MnSO4 16g/L,在40℃条件下进行着色;随着色时间的延长,不锈钢的色彩变化顺序为:浅茶→棕色→蓝紫→钴蓝→蓝黑→淡黄→柠檬黄→金黄→红黄→鲜红→蓝绿→草绿→黄绿→黄褐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0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