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足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5110268.0 申请日: 1995-05-31
公开(公告)号: CN1136912A 公开(公告)日: 1996-12-04
发明(设计)人: 杨秋林 申请(专利权)人: 杨秋林
主分类号: A47G9/00 分类号: A47G9/00;A61F7/00;A61K35/78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晨
地址: 110001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说明书】:

发明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疗保健目的的足枕。

对于足的论述,古往今来,中医、西医学说均有精辟的见解。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疾病是脏腑功能失调反映出来的阴阳失调所致。人之衰老亦是气虚血淤,气血失衡所致。古籍《灵枢·逆顺肥瘦》篇中记载:“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脚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按子告别流注规律,足上走行经络最兴奋的时辰,正是日入至鸡鸣的夜间。流传已久的“足诊”、“足针”之说,又将人体的脏腑及脑、五官、体表在脚上划有固定的反射区,并分布着60多个相关穴位,祖国医学肯定了全身12经脉走行与足部的衔接关系,阐明了足部与脏腑功能的密切关系,深刻地寓意如能充分利用人的睡眠时间疏通、调养脚上的经络和穴位,对平衡脏腑功能失调,调整气血失衡及阴阳失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帝内经》中的足心篇更早有对足的论述。五千年前,古称“观趾法”,提出了“上病下医”的理论;到了汉朝,华佗在《华佗秘籍》中称为“足心道”,他研究的“五禽戏”主要功效就在于“除疾先利蹄足”、“逐客邪于关节”。

祖国医学还指出,人有四根(即鼻、耳、乳、足根),足根为四根之本。“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树根枯竭则枝折叶落,脚先衰退则百病侵生。“病从脚下起”也是我国流传的一句卫生谚语。因此足病不仅是人体局部疾患,而且会影响到整个人体的健康,所以人们常常以“步态稳健,行步如飞”来形容人的健康佳境。    

早在1400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提出了“足下暖”的科学见解,就是说“足下不能凉”,否则便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中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阴皆起于足,故两足四时宜暖。”并有“要防老,先暖脚”之说。

现代医学认为,足由52块骨骼、66关节、40肌肉和200多条韧带组成,这些解剖特点,使双足孔武有力,动作灵活,能承受全身的重量,因其在影响全身健康因素中的重要位置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足又是人体距离心脏最远的器官,总处于人体最低的部位,并且受地心力的影响,血液供应少,血液循环缓慢。由于足的表层脂肪薄,脚掌部分缺乏皮脂腺,故保暖功能亦较差。所以现代医学认为,保护双足同保护心脏一样重要。

经大量医学研究证明,足与内脏器官和大脑有紧密关连。许多人内脏有病时,就会反映在足上,如足爱出汗的人多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足皮肤粗糙、角化时,多是维生素A缺乏。足根痛的妇女,多是内分泌紊乱或更年期。日常生活中,足部着凉会出现感冒、鼻炎、尿频、腰痛、心脏病、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患者,足部着凉易导致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由于足部代谢功能不好,于是在足底血液循环中的代谢残物,如钙盐、乳酸微晶体等物质便会沉积下来。而这些沉积物影响到末梢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致使人们常说“双脚冰凉”,“脚凉没人疼”,当人体患病时,足部血液循环更为不良,沉积物会更多。

在解放战争时期,部队中就流传着这样一段快报:“白天行军脚肿胀,宿营快用热水烫;睡时再把脚垫高,血液流通心舒畅。”我国民间也有诸多睡眠时把脚垫高的说法,“要想睡的坦,脚下垫块板;要想不中风,脚往高处扔”。

以上中、西医学说论述证明,足与人整体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足的健康对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足部着凉且给足部提供所需营养,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代谢能力的保健用品,即足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足枕,其特征在于:该足枕内芯为上下两层(1)、(2)的坡形方状结构,用柔软的织物作面料,内充高弹力中空棉、木棉、海棉等柔性保暖性材料,上下两层(1)、(2)中贴近夹层(3)处,对应缝制药袋(5),药袋(5)中对应放置2~8对永磁体(6)。

人的一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床上休患。如果人的一生寿命以80岁计,就有相当于27年的卧床时间。充分利用人在床上的休患时间,对足部进行保健养生,对保持人体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足枕主要通过垫高足部、保温驱凉、中药渗透、磁场激活四个方面对足部进行保健养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秋林,未经杨秋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0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