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记录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5106376.6 | 申请日: | 1995-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7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勇次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5/09 | 分类号: | G11B5/09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日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于软盘设备和磁带录像机的磁记录设备的改进。
图1示出一个典型的现有技术。在磁头1的终端2和3,提供了一个供给磁头1记录电流的差分电路4。差分电路4包括一个第一NPN型晶体管5和一个第二NPN型晶体管6。晶体管5和晶体管6的集电极分别接至终端2和3,而一个恒流源7接至它们的发射极。接收记录信号的门8a和8b分别接至晶体管5和6的基极。一个读出电路9接至终端2和3,通过磁头1读出记录的信号。磁头1被供以电源电压。
在终端2和3之间提供了一个阻尼电阻10,它是用来减弱后面述及的振铃的。现在我们将描述阻尼电阻10的工作。图2显示的是辅助解释阻尼电阻10的工作情况的波形图。
图2的(1)示出一个通过门8a供给晶体管与基极的记录信号A的波形。写信号A在门8b处被倒相从而在图2的(2)获得记录信号B的波形。记录信号B供给晶体管6的基极。
例如,在时间t0处,写信号A是高电平而写信号B是低电平,因此第一晶体管5保持导通状态而第二晶体管6保持截止状态。从而,一个按箭头a(见图1)的方向流动的写电流流向磁头1。
在时间t1处,写信号A的电平从高变至低而写信号B的电平从低变至高,从而,第一晶体管5从导通状态转换为截止状态而第二晶体管6则由截止状态转换为导通状态。在这一时间,在磁头1按箭头a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现在按箭头b的方向流动,因此如图2的(3)所示,终端2的电位在瞬时地产生反电动势VI之后大体上保持恒定不变。
在时间t2处,写信号A的电平由低变至高而写信号B的电平由高变至低,因此,第二晶体管6由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而第一晶体管5则由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在这一时间,在磁头1处按箭头b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现在以箭头a的方向流动,因此,如图2的(4)所示,终端3的电位在瞬时地产生反电动势V2之后大体上保持恒定不变。
磁头1被供以写电流如图2的(4)所示。
在差分电路4的转换特定时间处(如t1,t2……),由于波形上升沿反电动势的瞬戊现象引起振荡,即产生如图2的(3)和(4)以R1和R2显示的振铃现象。如图2的(5)所示,这种振铃(ringing)会影响流向磁头1的写电流的波形,由此导致写特性变坏。
这种振铃通过阻尼电阻10可被缓冲至一定程度。那就是,当振铃产生时,流向磁头1的记录电流的一部分通过阻尼电阻10流向差分电路4,从而可使振铃减弱。
例如,在时间t2处,按箭头a的方向流向磁头1的电流开始按箭头b的方向流动。按箭头a的方向流动的电流的一部分通过阻尼电阻10流向终端3,因此,由于在终端3处产生的反电动势V2可使振铃减弱至一定的程度。进一步说,即使在终端2和3在那里产生反电动势之后保持恒定电压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不需要的电压,这个不需要的电压由于漏电流流经阻尼电阻10而可被减弱。
不过,由于通常的阻尼电阻10具有约4kΩ的较高阻值,流向阻尼电阻10的漏电流较小,因此它不可能充分地减弱振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考虑减小阻尼电阻10的阻值。
图3图解地示出终端2和3之间的电压(在下面,此电压将被称作终端电压)和流向阻尼电阻10的漏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图3中的斜线L1表示通常的阻尼电阻10在高阻值情况下的上述相互关系。图3中的斜线L2表示阻尼电阻10减小(尤其是,阻值减至2KΩ为通常阻值的一半)情况下的上述相互关系。从图3上明显看出,通过减小阻尼电阻10的阻值,流向磁头1的不需要电流的漏电流的总量即流向阻尼电阻10的漏电流增加,从而可使振铃去除。
不过,当阻尼电阻的阻值减小时,虽然可使振铃消除,但写电流的转换被延迟,致使写特性变坏。
图2的(6)和(7)显示当阻尼电阻以低阻值应用时,辅助解释写操作执行时的波形图。图2的(6)表示终端3的电位,图2的(7)表示流向磁头1的写电流。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如图2的(6)所示振铃由于反电动势而被消除,但反电动势的下落(升起)被延迟和写电流的升起(下落)如图2的(7)所示也被延迟。写电流的转换被延迟的原因是由于阻尼电阻10的阻值低,本应流向磁头1的记录电流通过阻尼电阻10外流至终点2或3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罗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6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衍射光栅光双重收集系统
- 下一篇:钢轨的弹性扣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