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抗艾滋病病毒和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5105902.5 申请日: 1995-05-29
公开(公告)号: CN1056068C 公开(公告)日: 2000-09-06
发明(设计)人: 陈鸿珊;阎旭光;张兴权;滕立;李壮;卢耀增;吴小娴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5/78 分类号: A61K35/78;A61P31/18;A61P31/12
代理公司: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亚军
地址: 100050 北京市天坛西***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丹参 艾滋病 病毒 乙型肝炎 用途
【说明书】:

本申请是关于中草药滇丹参和丹参新医药用途的发明,属于药物用途发明领域。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植物的根,属于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参见《中华医学杂志》1978;3:180,金惠铭,丹参制剂的临床运用及其活血化瘀原理的研究)。植化研究表明,丹参中已知的成份至少有二十种之多(参见,罗厚蔚,活血化瘀药——丹参在国内研究的进展,中成药研究1978;和张德成,等,丹参水溶性有效成份的研究II.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的结构,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80;5:384)。关于丹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已有许多报道,目前用于肝病研究的大多为水溶性部分的制剂,如丹参煎剂、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丹参素等。对于丹参的临床研究表明,丹参制剂对慢性肝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恢复肝功能;2.回缩肝脾、改善瘀症;3.抗肝纤维化。对于丹参治疗慢性肝炎的实验研究表现为:丹参具有降酶护肝作用,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血流供应,抑制纤维增生,防止实验性肝硬变发生。而且,丹参除有抑制纤维增生作用外,还可以使已形成的纤维消散、吸收。以上实验或临床资料说明丹参制剂对于治疗慢性肝炎的确具有可靠的医疗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和应用只是依靠了丹参对于人体肝脏的保护、修复和防止病情发展的作用,至今为止没有人提出并证实丹参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而且现有技术中指出在运用丹参治疗慢性肝炎时还需要配合抗肝炎病毒药(参见王祯苓,丹参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现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第5卷第8期)。因此,治疗慢性肝炎不仅需要保肝护肝,更重要的是要消灭病原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寻找一种能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药是目前医学界的迫切需求。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又无特效治疗药物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自1981年6月被发现以来,短短十几年,已成为有史以来,传播最迅速、最广泛、社会影响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迄今,世界艾滋病患者总数已超过60万,HIV感染者估计为1400万。与此同时,对艾滋病的研究愈来愈深入,有效药物也日益增多,但是尽管如此,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既无疫茵,也不能治愈。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寻找一种能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世界医学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尽管许多医学工作者在中药中筛选了许多对艾滋病有效的药物,但尚没有关于丹参和滇丹参能抗艾滋病病毒的报道。

本发明目的在于证实丹参具有抗艾滋病病毒和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将滇丹参和丹参开发成为抗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

本发明所说的滇丹参(Salvia Yunanensis C.H.wright),别名紫丹参,小红丹参,小红参,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本品载入1974年云南药品标准P.321,云南省自产自销。根较小,呈纺锤状,表面暗紫红色,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木质部分浅棕黄色,气微,味甘,微苦涩。生于海拔1800-2100米的山坡草地。来源于云南东部。显微特征:根的横切面观察,最外为木栓层,紫红色,约10数列细胞;韧皮部宽广,约占根半径的1/3至2/3,薄壁组织内有多数石细胞及纤维群散在;木质部在中央,木质束6-7个,呈放射状排列,木质束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

丹参(Salvia Miltirrhiza Bunge)与滇丹参同属,分布于全国各地。

丹参的抗艾滋病和乙肝病毒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丹参中所含有效成份表现出来的,根据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制剂方法,可以将丹参制成各种不同的药物剂型。

本发明为了方便实验需要,提取丹参的两种有效成分(D1,E1),以证实丹参抗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丹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1)丹参有效成分(D1,E1)提取流程:

取一定量丹参,粉碎至一定程度,上到索氏提取器中:

①氯仿回流提取,至无色。

②药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至无色。

③药渣凉干至无乙醇味,用3倍量无盐水提取3次,每次

  浸泡30分钟,过滤,滤液冻干,得成分D1。

④提取后药渣,再用3倍量无盐水沸腾提取3次,每次

  30分种,过滤,滤液冻干,得成分E1。

(2)冷水浸泡后,通过树脂柱,经乙醇洗脱,冷干后得D2。

(3)水煮沸后,通过树脂柱,经乙醇洗脱,冷干后得E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59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