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病药无效
| 申请号: | 95105289.6 | 申请日: | 199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02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民;车李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义民;车李会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苟红东 |
| 地址: | 721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耳病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制剂,特别是一种对各种耳病具有特珠疗效的耳病药。
耳病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耳病的发生与多种原因引起的耳窍闭塞有关。除先性耳窍失聪外,多因急性热病,反复感冒,以致邪热蒙窍或因痰火,肝热上拢,以及体虚久病,气血不能上濡清窍所致,多与肝、胆、脾、肾诸脏功能失调有关,尤其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但目前治疗上普通采用红棉散、滴耳油、氯霉素眼药水或抗生素药物治疗,仅起消炎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因而容易复发。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毒付作用的中草药制剂,结合外敷和内服,起到内外兼治,双管齐下,根除耳病的目的。
本发明根据致病机理,采用具有清肝泻炎、化痰清火、和胃降浊,疏风清热,滋阴降火、收摄精气,益气升清的中药来治愈耳病。本发明耳病消外用的散剂组成为(重量比):五倍子3~6、枯矾0.3~0.6、珍珠0.3~0.6、黄莲0.8~1.1、麝香0.1~0.3、鹿茸0.1~0.3。将上述药药共为细未,过120目筛,吹入耳内(即中耳道),作用为解毒、消炎、生肌、止痛开窍,对急性慢性中耳炎、耳流浓、耳呜等均有疗效。为了增强疗效和适用性,将上述配方调整后作为口服剂,对内外耳感染、神经性耳聋、耳呜、耳溃疡等有更明显疗效。口服剂组成为(重量比):乌贼骨0.5~1.5、黄莲0.5~1.5、白芍0.8~1.5、女贞子0.5~1.5、鱼腥草0.8~1.5、菊花1~2、杜仲0.5~1.5、蒲公英1~2、香附子0.5~1.5。口服剂可接常规方法制成丸剂、口服液、胶囊等均可。
本发明所用主药五倍子具有解毒、消肿、收湿、敛疮之功效,鹿茸则是耳聋治疗中常用药,珍珠可生肌防腐(对耳鼓膜穿孔、耳内组织溃疡有特效),麝香开窍理气,黄连则泻火燥湿,解毒杀虫,加之其主消炎止血药物的加入组方协同作用,对常见耳病如急慢性中耳炎,耳流浓、耳呜、内外耳感染、神经性耳聋、耳溃疡等疗效极佳。
实施例1:将炒过五倍子30g、枯矾3g、珍珠3g、黄连8g、麝香1g、鹿茸1g混合后粉碎过120目细筛,用于外敷时吹入耳内。
实施例2:五倍子50g、枯矾5g、珍珠5g、黄莲10g、麝香2g、鹿茸2g混合后粉碎过120目细筛,用于外敷时吹入耳内。
实施例3:五倍子60g、枯矾6g、珍珠6g、黄莲11g、麝香3g、鹿茸3g混合后粉碎过120目细筛,用于外敷时吹入耳内。
实施例4:五倍子10g、远志10g、乌贼骨5g、黄莲5g、白芍8g、女贞子5g、鱼腥草8g、菊花10g、杜仲5g、蒲公英10g、香附子5g。混合后粉碎,制成胶囊口服,可单独使用或结合前述外用药使用。
实施例5:五倍子15g、远志15g、乌贼骨10g、黄莲10g、白芍12g、女贞子10g、鱼腥草12g、菊花15g、杜仲10g、蒲公英15g、香附子10g。混合后提炼,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6:五倍子20g、远志20g、乌贼骨15g、黄莲15g、白芍15g、女贞子15g、鱼腥草15g、菊花15g、杜仲15g、蒲公英20g、香附子15g。混合粉碎后加蜂密制成口服丸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义民;车李会,未经张义民;车李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52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机玻璃钢窨井井体
- 下一篇:全果汁营养白酒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