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5104744.2 | 申请日: | 1995-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60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8-07 |
| 发明(设计)人: | 菊地善太;吉田哲志;青木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蹇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液晶 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 设备 | ||
1、一种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对彼此相对地设置的基板,各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电极,所述基板上的这些电极亦彼此相对;
形成在其上形成有所述电极的该对基板的表面上的取向膜;
密封在所述取向膜之间以形成一液晶层的液晶,该液晶层的双折射可以根据施加在所述相对的电极之间的电压而变化;以及
设置在至少所述基板之一外侧的至少一块偏振板;
所述液晶层具有预定的双折射而所述偏振板的光轴被设定在一预定的方向上以提供一个第一电压范围,在该范围内所述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工作在一个显示色彩的色调随施加在所述电极间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一模式中,以及一个第二电压范围,在该范围内所述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工作在一个显示色彩的亮度以一种基本无色的方式随施加在所述电极间的电压而变化的第二模式中。
2、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具有一双折射,当所述双折射随着一作用电压而变化时,该双折射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用于改变穿过及离开所述偏振板的光的偏振状态,以改变穿过及离开所述偏振板的光的波长分布,由此将显示色改变为包括各原色在内的各种色彩,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中用于控制穿过所述液晶单元的光的偏振状态以便以几乎不变的波长分布改变穿过和离开所述偏振板的光的强度。
3、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具有根据作用电压的上升以红、绿和兰或绿、兰和红的顺序改变色调的工作特性。
4、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压范围内的作用电压上工作的所述第一模式以及用于在所述高于第一电压范围的第二电压范围内的作用电压上工作的所述第二模式。
5、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电极上的驱动装置,用于在第一电压范围内控制作用电压以控制所述液晶的双折射以便由此改变显示色彩的色调,以及用于在与第一电压范围不同的第二电压范围内控制作用电压以控制所述液晶的双折射以便由此改变亮度而不改变色调。
6、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根据在所述各取向膜相对的表面上进行的取向处理被扭转一预定角度。
7、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相异性及其厚度的乘积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0.7μm且小于1.1μm,且由基本上被扭转90度的液晶构成。
8、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相异性及其厚度的乘积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0.7μ且小于1.1μm;以及
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延迟板。
9、如权利要求8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向膜包括一个形成在所述一对基板之一的内表面上且受到过在第一方向上的取向处理的第一取向膜,以及形成在所述一对基板上的另一块的内表面上且受到过在与该第一方向大约呈90度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取向处理的第二取向膜;
所述液晶密封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取向膜之间且以大约90度扭转;以及
所述的至少一块偏振板包括一第一偏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外侧并具有以大约140至160度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透射轴,以及一第二偏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外侧且具有以大约10至40度或110至130度角与所述第一偏振板的透射轴相交的透射轴。
10、如权利要求8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向膜包括形成在所述一对基板之一的内表面上且受到过在第一方向的取向处理的第一取向膜,以及形成在另一基板的内表面上且受到过在与该第一方向呈大约90度相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取向处理的第二取向膜;以及
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延迟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大约40至80度相交的最大折射率的方向,以及一个第二延迟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大约130至160度相交的最大折射率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西欧计算机公司,未经卡西欧计算机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47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