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麻混纺纱及其织物的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5104449.4 | 申请日: | 199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99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20 |
| 发明(设计)人: | 郎金城;李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金城;李术 |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贾乐强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纺纱 及其 织物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是属于涉及一种纺织方法,特别适用于棉纺及非亚麻湿纺系统生产纯亚麻纱及混纺纱的加工。
目前,纺制中细号亚麻及其混纺纱,都采用亚麻湿纺系统进行,棉纺设备和其它非亚麻湿纺设备只能纺织粗号纯亚麻纱及其混纺纱。常规的棉纺系统纺纱工艺为:亚麻及棉花、化纤、粘胶等经清棉、梳棉、并条I、并条II、粗纱、细纱、络筒。纺纱支数,棉纺环锭纺在8支以下,其它形式的非亚麻湿纺系统,纺纱支数也很低,而且纱支的条干不匀,强力低,给后面的织造工艺安排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维麻混纺纱及其织物的生产工艺,先在亚麻及其混合的其它的纤维中混合入可溶性维纶,用此混纺工艺去改变亚麻及其混纺纤维纺纱纤维整齐度差、短绒多、可纺性差的不足,提高成纱质量。在织造成布后去掉维纶,完成纯麻及混纺中、薄织物的织造。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是在于亚麻及其混纺纤维与可溶性维纶混合后,经过清棉、梳棉、并条I、并条II、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造、退浆、退维、烧毛、漂白、拉幅和烘干等工艺完成亚麻轻薄织物的生产。其特征在于:首先将亚麻及混纺纤维与可溶性维纶按重量比不超过60∶40混合后,按纺织常规进行,在退浆后,进行退维工序,使用卷染机,在100%NaON2500-3000g,渗透剂EC250-300g溶于450升水溶液中,在1.5-1.8kgf/cm2压力下走10-15道,在100℃容量为450-500升水中洗二次,每次走3-5道,最后冷水洗一道出缸。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由于在纺纱织布过程中,始终有辅助性维纶,即可溶性维纶纤维参与,织物经碱煮退维工序除去维纶形成轻薄纯麻及其混纺织物,改善了亚麻及其混纺纤维的可纺性,降低了织造难度,使亚麻及其混纺纤维可通过非亚麻湿纺形式,纺制成中高支纱,并通过普通机织和针织工艺织造成中、薄型织物,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是在亚麻及其混纺纤维与可溶性维纶按重量比不超过60∶40混合后,在经过清棉、梳棉、并条I、并条II、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造、退浆、退维、烧毛、漂白、拉幅和烘干等工艺完成织物的生产。其中,退维工序中,使用卷染机,在100%NaON2500-3000g,渗透剂EC250-300g溶于450升水溶液中,在1.5-1.8kgf/cm2压力下走10-15道,在100℃容量为450-500升水中洗二次,每次走3-5道,最后冷水出缸。
其具体例:
取亚麻棉及混纺纤维与可溶性维纶按重量比为60∶40,经清棉、梳棉、并条I、并条II、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其中浆料配方为淀粉100%,PVA12%, 硅酸钠7%,化石粉12%,二萘酚0.2%,油脂5%,甘油2%,上浆率可达9%,上浆温度68℃,烘燥温度80℃,经织造、验布、翻缝、退浆、退维,退维中用100%NaON21000g,渗透剂EC250g,溶于450升水中,在卷染机中,压力1.5kgf/cm2下走12道,然后在100℃容量为500升水中洗二次,每次走4道,最后冷水洗一道出缸,经烧毛、漂白、拉幅和烘干完成织物生产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金城;李术,未经郎金城;李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4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糖尿病有效的保健食品及其制法
- 下一篇:瘫痹癌三清神膏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