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倾倒的自行车停置架无效
| 申请号: | 95104186.X | 申请日: | 1995-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16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朝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朝木 |
| 主分类号: | B62H3/08 | 分类号: | B62H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穆魁良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倾倒 自行车 停置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架体,特别是一种可防止自行车倾倒的自行车停置架。
在一般的车站、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常有许多自行车需要停放,因此,出现了一种用金属杆或管焊接成的自行车停车架,这种停车架一般由数根平行的横竖管焊成一个可摆置的三角形框体,然后再纵向焊接数根分隔铁条,以将三角形框架前后两对称矩形框体分隔成有若干供车轮插放的矩形格。这类自行车停车架虽能起到插摆自行车及防止其倾倒的作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1:由于这种停车架的矩形格高度一定,即对车轮直径有限制,比如:中号车轮放入后可能正好,而大号车轮不能插入,因此,其前轮摆放很不稳固,一刮风或相碰车体很易倾倒,而小车轮放入后又不能被较好的限制定位。故其适应性较差。而同一地点又不能摆放大小不同的停车架。
第2:由于停车架是按车前轮的直径设计的,因此,其矩形格较高,而构成矩形格的上下横管之间纵向距也大,因此,停车架体积大,重量大而消耗材料多。而且,要占据较大空间。
第3:矩形格是等间隔设置的,其相邻的矩形格距离太近,如果车轮较多而连续摆放时,因车把部位宽于前轮,故连续摆放根本无法实现,这样,又导致了车辆的乱堆乱放。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适应性强,消耗材料少、与停放车轮的车轮大小无关的一种防倾倒的自动停置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一矩框形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车轮定位槽道,供车轮落地侧插放的定位槽道是由两搭连在基座宽度方向两框边之间的拱形杆条构成的。在定位槽道的分隔长度之间的顶点处连接有加强筋条,在对应于定位槽道的正下方的基座宽度方向设置有轮槽,在定位槽的周向的接近基座长板的一侧的横向连接有一止动杆,车辆可按序放入各定位槽内并被定位槽及止动杆稳固定位。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
第1:由于定位槽为弧拱形搭架在与平放在地面上的矩框形基座的宽度方向,而车轮是以其与落放面接触侧的下弧部插放在定位槽内的,因此,不会受车轮直径大小的影响和限制,具有适应所有直径车轮规格的车轮放置的特点。
第2:由于整个置放架高度有限,因此,其无需较高大的框架,也无需占用较多的高度空间,具有体积小、重量小,节省材料和造价低的特点。
第3:因矩形基座的四边框为具有一定上凸高度面的角板,因此,凸起的高度面自然形成了定位车轮的限位面。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与图3相同的加长型停置架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的车辆摆置效果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使用效果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7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有一与地面相置放的矩形基座1,其特征在于:在矩形基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沿矩形基座1的前后两框边2搭架的拱形定位槽道6,拱形定位槽道6是由两根相平行的拱形杆7和8构成的沿水平面设置并上凸的且与车轮落地点侧轮圆部份插放的夹槽。参见图1、图3及图6
本发明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矩形的基座1是由前后两框边2和左右两框边3构成的一具有上凸边4的中空矩形水平框架,其各框边3和4为具有L形纵截面的角铁相焊接构成,沿矩形基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拱形定位槽道6为一个或相间隔的数个。参见图1、图3和图6
各拱形定位槽道6相对于矩形基座1的前、后侧框边2呈垂直或倾斜状设置。参见图1、图6和图7
在各拱形定槽道6间隔距离之间的最高点的横向设有加强筋条11。参见图1、图4
在各拱形定位槽道6中每相间隔一个的拱形定位槽道6的周向设有一止动杆10,止动杆10位于该等拱形定位槽道6的周向的接近于基座前后框边2或3的一侧的横向。
在拱形的定位槽道6的正下方对应处的矩形基座1的前后方向设有由框边3和另一立板构成的矩形轮槽5。参见图1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车19的前轮12从没有止动杆10的一侧推入拱形的定位槽道6,使车轮12的落地侧的圆轮部分两侧被两拱形杆7和8挡住,而圆轮的前后部分则被L形框边4前后方向卡住,故车轮置放后十分稳定。而且,不会因车轮直径大小的不同而受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朝木,未经郭朝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41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干法与湿法工艺相结合的制造纤维板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