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热性合成树脂制器具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5103770.6 | 申请日: | 1995-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84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雅司;伊藤精一;小宫泰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D24/00 | 分类号: | B29D24/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杨丽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合成树脂 器具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包括用作保温瓶、保温饭盒及冷藏箱等的隔热容器在内的隔热性合成树脂制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过去,作为隔热容器,已知一种隔热容器的结构如下:把合成树脂制的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套在一起,构成双层壁结构的隔热容器,并在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之间形成的空间部分填充硬质聚氨酯泡沫体或发泡聚苯乙烯等有机发泡体或成形体,或者填充珍珠岩等无机物粉末。
而且,还已知一种真空隔热容器,其结构为把金属(主要是不锈钢)制成的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套在一起,构成双层壁结构的容器,并对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之间形成的空间部分进行真空抽气而使其成为真空隔热层。
上述的先有隔热容器中,前者的合成树脂制隔热容器由于所填充材料的热导率大,在此情况下,要想提高其隔热性能,就必须使隔热层的厚度(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之间的距离)增大到某一程度以上。另外,在向隔热层内填充填充物的时候,为了提高填充操作的效率,也必须将隔热层的厚度提高到某一程度,这样,就存在着隔热层厚度相当于先有真空隔热容器的5~10倍的问题。因此,这种先有隔热容器的容积利用率低,作为携带用器具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另一方面,对于后者的金属制真空隔热容器的情况,即使隔热层的厚度较小,也可获得良好的隔热性能,作为携带用器具能够令人非常满意,但是,由于制造方法复杂,所以不得不提高价格。而且,由于在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之间具有真空隔热层的结构,该部分受到大气压的压力,因此存在着制品形状受到很大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且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同时容积利用率良好的隔热性合成树脂制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隔热性合成树脂制器具具有合成树脂制成的内壁和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壁以及上述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部分,在上述空间部分充有氩气、氙气或氪气中的至少一种气体而形成密封中空层。
本发明的隔热性合成树脂制器具的其它形式是将合成树脂制的内层容器和外层容器整体成型,在上述的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之间设置有空间部分,由此构成合成树脂制的双层壁容器,在上述空间部分充有氩气、氙气及氪气中的至少一种气体而形成密封中空层。
本发明的隔热性合成树脂制器具中,内壁与外壁之间的距离可以在5mm以下。
本发明的隔热性合成树脂制器具的制造方法如下:将成形材料以管状形式挤出而形成型坯,向该型坯的内部吹入氩气、氙气或氪气中的至少一种气体,同时将该型坯夹在一对模具之间并将其密封,从而形成由内壁与外壁及在它们之间形成的上述气体的密封中空层构成的双层壁结构的合成树脂制器具。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也可以在向成形模具内注入熔融的合成树脂的同时,向熔融的合成树脂中吹入氩气、氙气或氪气中的至少一种气体,并将其密封,使其冷却,从而形成由内壁与外壁及在它们之间形成的上述气体的密封中空层构成的双层壁结构的合成树脂制器具。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具有合成树脂制内壁和外壁的双层壁结构的空间部分设有由热导率低的氩气、氙气、氪气或它们的混合气体构成的密封中空层,因此,与先有的将聚氨酯树脂用于隔热层的合成树脂器具相比,本发明可得到具有优良隔热效果的隔热器具。而且,在将隔热器具作为容器的场合下,与先有的合成树脂隔热容器相比,由于可以在同等以上隔热性能的条件下将隔热层的厚度减至一半以下,因此本发明可提供容积利用率大的隔热容器。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不会受到真空隔热方式那样的大气压力,因此,本发明可以提供方形等各种形状的隔热器具及隔热容器。
而且,由于内壁与外壁之间的距离在5mm以下,即使向内壁与外壁之间的空间部分充入氩气、氙气、氪气或它们的混合气体,也可以防止这些气体的对流,因此可以极大地防止由气体对流造成的对流传热,因此本发明可提供隔热性能优良的合成树脂制器具。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由于向管状的型坯内部或向注入成形模具内的熔融树脂中吹入热导率低的氩气、氙气、氪气或它们的混合气体,从而形成具有密封中空层的双层壁结构的隔热器具,因此,与先有的将聚氨酯树脂用于隔热层的树脂隔热容器相比,本发明的隔热容器可发挥优良的隔热性能。因此,在与先有的树脂隔热容器同等以上性能的条件下可使隔热层的厚度减至一半以下,从而在形成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隔热器具的容器时,容积利用率得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酸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酸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37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实物制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