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焖烧锅与盖的扣合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4248289.1 | 申请日: | 1994-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35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辉 |
| 主分类号: | A47J36/10 | 分类号: | A47J36/10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锅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合装置,特别一种焖烧锅与盖的扣合机构。
目前的焖烧锅1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个外锅2,一个置放在外锅2内腔中的内锅5以及一个与外锅相扣放的锅扣盖6组成,其中内锅5也有一个扣盖50,而外锅2与锅扣盖6两者为无卡合的自由扣盖形式,即,在外锅2上部有一套环210,套环部外凸有锅耳2100,而在锅扣盖6底部有一上凹的环状凹槽6110,在环状凹槽6110周圈固定有一软质垫圈6111,两者扣合时,将锅扣盖6扣放到外锅2上敞口的上凸套环210顶部,依靠锅扣盖6本身自重及软质垫圈6111实现密封。
由以上结构不难看出,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密封不严,易跑气漏气,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外锅内所产生的热气具有一定的压力,而外锅与锅扣盖两者扣合后无任何的卡合定位机构,故易造成热气的外泄,既影响焖烧效果,又浪费能源和时间。
此外,如需将锅体从火上移往它处时,必须用手揣拿锅耳2100,既容易烫伤,又不太方便和便于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设置有扣合机构和提拿机构的封压效果好,焖烧时间短,便于提拿携带的焖烧锅与盖的扣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外锅的上敞口内侧容置槽中套装有一套环,在套环的外周对称凸设有枢接杆,在枢接杆处活动枢卡有U形提把,在套环的外周的固定座处铰接有锅扣盖,在锅扣盖对应于提把与套环枢接杆的枢接处设置有两外凸的扣抵块,在锅扣盖周缘处外凸有掀耳,枢接杆的下周部与提把对应上端的内侧卡槽活动卡合,而卡槽内壁又可与锅扣盖周缘外凸的扣抵块相卡合而实现锅体与锅扣盖之间的卡压密封,而且,在提把竖起提拿时,仍能保持卡压密封状态。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第1:由于提把、锅扣盖及套环三者相互的装配关系巧妙地实现了三者的相互定位,既满足了连接提拿的需要,又可实现在使用状态和提拿过程中的扣压密封、并且,可通过提把的转动而达到锅体与锅扣盖的方便脱离或结合。
第2:因锅扣盖能与锅体实现良好的扣压密封,所以,锅内热气不易泄漏,既具有很好的增保温的焖烧效果,又可缩短焖烧时间,还具有节能的优点。
第3:便于方便提拿、易于施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现有焖烧锅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套环与提把组合后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的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使用状态卡压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7是图5所示结构的提拿状态卡压时的结构剖面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2至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外锅体2的上敞口20的容置环槽200处卡装有一套环3,在套环3周缘的固定座31处铰接有一锅扣盖6,锅扣盖6的周缘上有一外凸的掀耳61,锅扣盖6的周缘处外凸有与固定座31相铰接的铰接座62及横轴620,其特征在于:在套环3的周缘对称外凸有枢接杆30,一U形提把4与枢接杆30相枢接,枢接杆30内段有一凸块300,枢接杆30外段的轴杆段301均与U形提把4两对应上端轴孔42活动穿装,与凸块300相套装的是U形提把4上端内侧的开有缺口400的锁扣部401,在锅扣盖6的周缘外凸有两个相对称的扣抵块60,扣抵块60的周向位置与套环3上的枢接杆30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至图5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锅扣盖6周缘外凸的两个相对称的沿径向外凸的扣抵块60的周向位置与枢接杆30的位置相同并位于枢接杆30的上部,U形提把4的上端两对应处均设有一与枢接杆30的轴杆段301活动插装的轴孔42,在轴孔42的外端各有一扣合孔41,在轴孔42的内侧各有一个开设有缺口400的扣孔40,扣孔40为带缺口400的多半圆形的与扣抵块60相套卡或脱开的锁扣部401。参见图2至图5
U形提把4上端的轴孔42径向有一凹槽420,与轴孔42活动套插的枢接杆30的外端有一沿径向下凸的挡片部302,挡片部302与具有半圆形凸块300轴段之间为一圆形轴段。参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辉,未经王庆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8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塔式机立窑破碎托盘的一种支承轴承
- 下一篇:自选人物艺术摄影挂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