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线荧光数字成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247803.7 | 申请日: | 1994-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8998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31 |
| 发明(设计)人: | 邓振生;蒋大宗;赵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5/32 | 分类号: | H04N5/32 |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文英 |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数字 成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器械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X线荧光数字成像及计算机处理和记录装置,它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医院进行X线检查,也为实现“PACS”提供了基本条件。
传统的X线检查包括照片和透视两种。X线照片是利用X线胶片将增感屏上的带有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荧光影像记录下来,以供医生诊断。其缺点是成本高(需耗费大量白银制作X光胶片)、暗室处理费工费时,且照片的灰阶分辨率不高,照片一旦形成,便无法再根据要求改变。此外,照片的保存和传递的成本也高。故它不适宜作为疾病的普查手段。透视分为暗室荧光屏透视和影像增强器电视链明室透视两部份。前者需医生与病人面对面地进行操作,医生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荧光屏上的光影微弱,故易漏诊,且无任何客观记录(仅凭操作医生的文字描述)。后者也不能提供任何客观记录,且影像增强器价格昂贵。为了实现“无银”照片,国外有人利用“图像板”(一种特制的X线成像板)将带有人体结构信息的X线图像“记录”下来,然后利用激光束扫描该板,将该板上的“图像”变成电信号并数字化,再“读”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拷贝、传输和保存。该成像设备结构复杂、庞大、价格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X线荧光数字成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成像部分及图像一电信号转换部分,成像部分为高分辨率的荧光屏,图像一电信号转换部分中的摄像机置于荧光屏后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荧光屏(1)及摄像机(3)、电缆(4)及变焦镜(2)所组成,荧光屏(1)为高分辨率屏,其前方装有档板,后面装有铅玻璃。摄像机(3)装在荧光屏(1)的后方,其轴线过荧光屏(1)的几何中心,且垂直于荧光屏(1)。摄像机(3)与荧光屏(1)之间的距离以摄像机(3)的镜头(2)的最大视场能包括整个荧光屏(1)为准。当经过人体调制过的X线束到荧光屏(1)时,荧光屏(1)上即产生带有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X线图像,该按空间分布的图像经镜头(2)聚焦到摄像机(3)的图像探测器区域被转换成按时间序列分布的电脉冲信号。该图像电脉冲信号经电缆(4)输送到微型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显示、拷贝、贮存或传输。
为了解决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低的矛盾,镜头(2)可采用变焦镜,当临床感兴趣的区域空间尺寸不大,而分辨率要求高(如观察线状骨折)时,可将该区域放置在荧光屏中心,然后利用变焦镜改变视角,使摄像机(3)只能摄取某一局部的影像送入计算机系统。这样,就充分利用了高分辨率荧光屏的空间分辨率,改善了局部图像的质量。
为了减少图像的失真,荧光屏(1)可呈弧形,根据镜头(2)的视角确定具体屏的弧度。
图2与图1区别是增加了一个固定的焦距的透镜组(5),反光板(6),像增强器(7)。此外,摄像机(3)的镜头采用一般大孔径小焦距镜头。透镜组(5)装在荧光屏(1)的后方,其视角包括整个荧光屏(1),轴线过荧光屏中心且垂直于荧光屏(1)。反光板(6)采用反射率高的镜面,其几何中心过透镜组(5)的轴线且与之成45°,像增强器(7)与摄像机(3)同轴共体,其轴线过反光板(6)的几何中心,且垂直于荧光屏一透镜组决定的轴线。透镜组(5)到反光板(6)的距离与反光板(6)到像增强器一摄像机的距离之和等于透镜组(5)的焦距。像增强器(7)的增益大于500,这样可大大减小X线成像所需的剂量。当荧光屏(1)上出现X线图像时,该图像被透镜组(5)聚焦后被反光板(6)反射到像增强器(7)。经过增强的亮度大大增加了图像被摄像机(3)转换成电脉冲,经电缆(4)输出。
将像增强器—摄像机向外移动(改变像距)时,则可使得荧光屏(1)上的图像只有位于中心区域一定范围内的一部分能达到像增强器(7)从而达到改善空间分辨力的目的。
图3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与图2的区别是省去了反光板(6),将同轴共体的像增强器—摄像机(8)装在带有可伸缩的波纹管的支架上,其轴线与荧光屏—透镜组决定的轴线同轴。当移动支架时,也可改善某局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图4所示实施例结构仅由荧光屏(1)和装在带有可伸缩的波纹管的支架上的摄像机(3)和电缆(4)所组成。轴线要求同上述。摄像机(3)所用镜头为普通大口径短焦距镜头。当向前(荧光屏方向)移动支架时,也可达到改善图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7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