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粉输送机无效
| 申请号: | 94246805.8 | 申请日: | 1994-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916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31 |
| 发明(设计)人: | 汪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文良 |
| 主分类号: | B65G19/00 | 分类号: | B65G19/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旭 |
| 地址: | 31514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 ||
一种煤粉输送机,涉及含有环形牵引元件并在牵引元件上固定有一系列推动件的输送机。
煤粉输送机主要用于粉状物料的输送,如燃煤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的煤粉输送,也可用于水泥、化肥、陶土等的输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刮板输送机,它是利用链轮带动链条及固定在链条上的刮板来输送粉料。因此具有阻力大,磨损大的缺点,并且容易产生脱链、爬链现象。为解决此类不足,中国专利申请92215474.0号披露了一种《齿索输送机》,由主动轮、被动轮、环形齿索和在齿索上带滚轮的刮料装置构成。它没有埋刮板输送机中链条搁在壳体上滑移、磨损的情况,然而,该机也具有以下不足:①刮板运动阻力大,因此整机耗电量大;②在输送过程中齿索上紧下松,易产生掉链、漂链、跳链现象;③不能双向输送,利用率较低。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煤粉输送机,它能有效地防止在输送过程中齿索上紧下松现象,并且输送阻力小、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案实现:在密封箱内安装着至少由两根钢丝绳组成的环形牵引元件,且所述环形牵引元件由两相距一定距离的齿轮带动,两台电机分别带动所述齿轮,刮齿固定在环形牵引元件上,而刮棒则固定在刮齿上。当输送物料时,刮棒运动方向的推力使物料被挤压,由于自重及两侧壁的约束,在物料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使物料形成了连续稳定的运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钢丝绳加刮棒的结构,因此重量轻阻力少,可以进行长距离输送。同时由两台电机同步驱动,解决了上紧下松现象,不会掉链、漂链、跳链,而且该装置还可以双向传动,具有使用费用低,节电耐用、维修率低,又能可连续运行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煤粉输送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煤粉输送机牵引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煤粉输送机刮齿、刮棒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煤粉输送机导轮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煤粉输送机的细节。
该煤粉输送机包含有电机(1)、密封的箱体(2),如图1所示。密封的箱体由钢板制成,在箱体内安装着至少由两根钢丝绳构成的环形牵引元件(3)。在环形牵引元件的两端装有齿轮(4),且齿轮间相距一定距离,并由齿轮来带动环形牵引元件。电动机经减速器后同齿轮相联且两个电机分别与不同齿轮相联,同步带动环形牵引元件转动。电机、减速器均固定在机架(6)上,两齿轮的中轴通过轴承装在固定架上,而固定架(5)则固定在机架上。这样可使环形牵引元件的拉力施加在机架上,而不在箱体上。机架则安置在轨道(7)上,且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其位置以便调节环形牵引元件的松紧程度。
由钢丝绳组成的环形牵引元件(3)上固定有刮齿(10),刮齿上固定有刮棒(11),刮齿同刮棒一起呈U字型。同时,在环形牵引元件上还间隔固定有导轮(9)。导轮阁置在固定于箱体上的导轨(8)上,以便支承环形牵引元件。
又如图2所示,固定在环形牵引元件(3)上的刮齿(10)与齿轮(4)相啮合。因此当两齿轮同步转动时,可带动整个环形牵引元件转动。而刮齿上则固定有刮棒(11),因此当环形牵引元件转动时,物料受到刮棒运动方向的推力。由于自重及两侧壁的约束,在物料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形成了连续稳定运动的状态。当输送距离较长时,亦即两齿轮间的距离较大时,为使环形牵引元件不致下垂,在环形牵引元件上间隔固定有导轮(9)。而导轮则搁置在箱体中的导轨上,从而可由导轮支承牵引元件。为了不影响环形牵引元件的正转与反转,齿轮上与刮齿相啮合的凹槽(12)呈梯形,刮齿与凹槽相啮合的部分也呈梯形。由于在输送粉料的过程中,凹槽有可能被粉料填塞,因此凹槽的底面(13)中部最好比两边高,以使粉料能够流出凹槽。
如图3所示,刮棒(11)与刮齿(10)构成U字形。刮棒固定在刮齿上。刮齿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牙齿,另一部分为压板。构成环形牵引元件的钢丝绳夹在牙齿和压板之间,并由螺杆固定。
图4为导轮结构示意图,导轮(9)的轴一端固定在刮齿上,另一端固定有轮轴挡圈(14)。且轮轴挡圈上装有水平轮(15),以防止环行牵引元件在使用过程中跑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文良,未经汪文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6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