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加压铸造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246420.6 | 申请日: | 1994-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42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夏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2D18/06 | 分类号: | B22D18/06 |
| 代理公司: | 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国茹 |
| 地址: | 3001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加压 铸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铸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铸造汽车、摩托车车轮所用的真空加压铸造装置。
一般金属零件的精密铸造所采用的设备有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及差压铸造、压力铸造等。液态金属在压力(重力)作用下进入型腔,凝固后脱模,即铸成零件。但利用这些工艺设备进行铸造,特别是薄壁复杂零件的铸造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在充填过程中,由于气体难以及时排出,从而引起气孔、卷气、夹杂等铸造缺陷。其二、由于型腔压力增大,从而导致铸件局部欠浇、冷隔等缺陷,因此铸造的产品质量差、成品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是在型腔中加排气塞,并降低液态金属的充型速度,使气体排出。但是在铸造过程中排气塞常常堵塞而失效。特别是对一些薄壁复杂件,排气塞起不到作用,而降低浇铸速度又会使薄壁处充型不完全,因此也影响铸件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真空加压铸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真空加压铸造装置的结构是:在下密封室(1)内装着加热器(2)、保温材料(3)和坩埚(4),下密封室的上盖上通过支架(6)架装着上密封罩底板(7),支架(6)的两端装着密封圈(8)和(9),底板上通过密封圈(10)装着上密封罩(11),且架装着动模板(13)和固定板(14),上密封罩上装着上密封板(27),且与底板(7)构成上密封室(15),上密封室内装着静模(16)、带通气孔(17)的动模(18)、型芯(19)及传感器(43),上密封板上部通过密封圈(21)装着反顶杆(22),反顶杆的一端连接着推板(20),推板的下面连接着顶杆(44),上密封罩侧壁通过密封圈(23)装着抽芯缸(24),抽芯缸的活塞杆与型芯(19)相连,固定板(14)上架装着合模油缸(26),合模油缸的活塞杆与动模板(13)相连,升液管(28)的一端插入坩埚内,另一端穿过下密封室上盖与上密封罩底板支架(6)及静模(16)的金属液通道相接,并通入型腔,上密封室和下密封室分别通过管路(29)、(30)与真空压力控制装置(31)连接。
真空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是:管路(29)分别与压力表(32)、上泄压阀(33)、互通阀(34)和上调压阀(35)连接,上调压阀(35)通过管路分别与压力阀(36)和真空阀(37)连接,管路(30)分别与压力表(38)、互通阀(34)、下泄压阀(39)和下调压阀(40)连接,下调压阀(40)通过管路与真空阀(37)连接,压力阀(36)通过管路与压力源(41)连接,真空阀(37)通过管路与真空源(4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由于该铸造装置在充填前型腔与密封室是互通的,因而可使型腔压力迅速降低到规定压力,并能迅速充填,从根本上解决了充型及压力卷气问题,有效的防止了气孔、夹杂、缩松的产生,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由于采用了一套阀体的控制系统,因此压力可以得到精确控制,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模具不需采取排气措施。从而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真空加压铸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真空加压铸造装置的真空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学院,未经河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6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媒质循环式空调装置
- 下一篇:自动控制煤气发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