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道积液的抽吸机无效
| 申请号: | 94246414.1 | 申请日: | 1994-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620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29 |
| 发明(设计)人: | 贾子静;吴士芝;蹇在斌;陈宝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子静;吴士芝 |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机械工业管理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俊芳 |
| 地址: | 3000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道 积液 抽吸 | ||
本实用新型属于F04B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管道积液的抽吸机。
在公知技术中,对于管道积液所用的抽吸器,由于结构所限,在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①由于开机时常发生回水倒灌和关机时抽吸器的吸入口至管道底部这段液体又流回到管道中,所以达不到彻底排除管道积液的目的:②又由于机器本身笨重且噪音较大,所以操作不便,尤其不便于在居民区内使用;③不能直接观察到管道积液抽掉多少。另外,对于煤气管道和其特殊部位的管道的积液维修时,维修人员采用的方法是,用一端绑有棉纱的铅丝伸入管道内的积液处反复吸蘸,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可行,但仍还存在不足,即这样的方法操作的时间长,则效率低,随之带来了煤气跑漏的现象,因此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和燃爆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公知技术中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既操作方便又能达到彻底排除管道积液的适用于各种管道积液的抽吸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固定连接泵的分装,其中泵的分装中的泵体固定连接调节阀的分装,调节阀的分装中的调节阀杆一端伸出箱体固装软管,软管的另一端固装窗式手柄,窗式手柄的另一端再固定连接探杆,箱体内另外还固装有溢流管。
上述的泵的分装的具体结构是在电机的轴上安装泵轴,泵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机械密封和带有增压腔的泵体,泵轴上安装叶轮,在泵体上安装泵盖,泵体的吸入口还安装滤网。
上述的调节阀的分装的具体结构是在带有喉管和扩散管及吸积腔成为一体的阀体内装有增压喷嘴和调节阀杆,在阀体内的扩散管上还装有缓冲罩。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开机时没有回水倒灌和关机时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至被吸管道底这段液体同样可吸至本实用新型内,实现了彻底干净排除管道积液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和噪音低,便于移动及在各种地区操作,操作者还可以通过窗式手柄直接观察到管道内积液抽吸情况。再者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煤气管道,尤其也适用于特殊部位的管道积液的抽吸,所以完全克服了公知的人工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带来的不足和危险。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
在电机18的轴上安装泵轴7,组成此结构后通过支架1固定安装机械密封17和带有增压腔9的泵体2,将叶轮8套入泵轴7上,并用泵轴上的键连接好,另外在泵体上还安装泵盖3,泵体的入口处装有滤网6,把组成上述的结构称为泵的分装。
在带有喉管12和扩散管14及吸积腔11成为一体的阀体16内装有增压喷嘴10和调节阀杆13,在阀体内的扩散管上还固装缓冲罩15,把组成上述的结构称为调节阀的分装。
将泵的分装装入箱体5内并固定连接,泵的分装中的泵体固定连接调节阀杆的分装,调节阀的分装中的调节阀杆伸出箱体,与软管19固装,其软管的另一端固装窗式手柄20,窗式手柄的另一端再固定连接可探入到被吸积液的管道22内的探杆21。另外,在箱体内还固定安装排除多余液体的溢流管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启动电机,由泵轴带动叶轮旋转,箱体内的工作液体经滤网进入增压腔,产生纵向旋涡运动多次在叶轮间进入和流出,反复获得能量后,通过增压喷嘴以一定速度喷射到吸积腔,由于射流质点的横向紊动扩散作用,将吸积腔中的空气带走,形成低压区。当探杆探入到管道积液部位,该部位淤积的液体、气体及微小浑浊物经窗式手柄、软管、调节阀杆抽吸到吸积腔与箱体内的工作液体在喉管处混合,压力趋于一致,经扩散管、缓冲罩流进箱体内,箱体内液体流量增加超标后,从溢流管排出多余液体。在工作过程中操作者可旋动调节阀杆来调节抽吸速度,同时从窗式手柄可直接观察到气泡、液体的跃动现象,准确判断出淤积流体是否抽净,从而实现了彻底地抽吸管道和管道特殊部位积液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子静;吴士芝,未经贾子静;吴士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6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