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钢模板控圆接头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94245988.1 | 申请日: | 1994-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14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魏云华;王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魏云华;王炎 |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江晓萍 |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模板 接头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模具,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成型的组合钢模板控圆接头模具。
当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成型使用组合钢模板,以其单块矩形50进制模数顺行错列,替换性强而广泛使用于墙、板矩形平面和梁、柱立方体造型。但是随着建筑业发展,圆柱体(筒体)造型增多,组合钢模板无法完成圆形造型,勉强拼组、旁弯,失圆现象严重。制作定型模板投资大而重复使用周转效益差。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完成平面呈圆形的柱体筒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件造型,扩大使用范围,提高组合钢模板周转使用率,较制作专用定型钢模板投资少的组合钢模板控圆接头模具。
本实用新型中有至少二块弯曲成圆弧形的控圆块(参见图1),控圆块的数量视需要而定。
上述的控圆块中有弯曲成圆弧形的腹板,置于腹板上下方的上、下翼,在上下翼的对应位置上有与组合钢模板上的联接孔相对应的联接孔,在控圆块的两端有含联接孔的连接板,联接件穿过控圆块中的连接板上的联接孔而将控圆块端头两两联接(参见图1、图6)。
上述的控圆块为两块(参见图1)。
上述的控圆块为三块(参见图8)。
上述的控圆块可采用槽钢制成(参见图1),成本低。
与已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可完成平面呈圆形的柱(筒)体钢筋混凝土构件造型,提高了模板抵抗混凝土侧压力的刚度,保证了造型效果,有效地消除了圆柱体的旁弯和失圆;
2,开拓了组合钢模的应用范围,减少了模板投资;较制作专用定型钢模板投资少,可少90%以上;
3,提高了模板拼拆工效;提高了组合钢模板周转使用率;
4,为处理好多变量梁柱节点提供了条件;
5,制作控圆块时可采用焊接方式,如需改制成其它直径控圆模时,只需切开焊封口重新弯弧改制而成,钢材报废率低,成本低;
6,应用范围广。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组合钢模板上时的组合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6为图2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C部放大图。
图8为由三块控圆块组成的组合钢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由两块半圆形控圆块1组成。控圆块1是采用10号(或12号或15号)槽钢制成,按圆柱(筒)体外沿直径,参照窄条组合钢模板端头尺寸在其上下翼2,3分别划线,分别设有与组合钢模板上的联接孔相对应的联接孔4、5,而后切割翼缘,将腹板6弯曲成需要直径的近弧折线型块体,切割口7相应张开成锥形平面口,在其外侧以焊液充填,防止回弹。在控圆块端头焊接有连接板8,其上有联接孔9,联接件一螺栓10穿过两控圆块连接板上的联接孔而将控圆块两两连接(参见图3、4)。如图5所示,可采用卡箍11分别穿在控圆块上、下翼上的联接孔和组合钢模板12上的联接孔13中卡紧即可。
可根据圆柱(筒)周长参考模板块数,可取两块(参见图1)或三块(参见图8)或多块控圆块组合成圆的方式。
安装时可采用散装,也可采用预拼。
参见图2~图7,采用散装的方式是:
①,在已扎好钢筋的圆柱(筒)底先安一道控圆模,作好块端连接,校正好轴线和标字。
②,以同长度窄条形模板采用模板联接的U型扣件作全环坚向安装,并将其块间销孔亦以U型扣扣合。
③,在其上端扣第二道控圆模和第二挡窄条模,直到接近梁底高度,再扣一道控圆模,而后以直撑系统固定完成。
预拼方式是以等长的控圆模基本块和等长窄条模板,在场地上预拼为柱(筒)的竖向弧面单元块在柱(筒)扎筋后将其吊装就位,以U型扣对捧合缝扣接,而后以支撑系统固定完成拆卸。如上部未浇楼盖,可将对捧合缝扣解开,分解成单元块吊回场地清理修复周转,如其上部已浇楼盖则采取散拆方式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魏云华;王炎,未经成都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魏云华;王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5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