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电位无电弧开关无效
| 申请号: | 94245577.0 | 申请日: | 1994-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618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29 |
| 发明(设计)人: | 雷祖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祖荫 |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位 电弧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直流供、用电设备电路通、断的控制领域。
根据对国内外有关专利情报系统检索结果表明:尚无此类“同电位无电弧开关”的专利技术。现在通用的电路通、断灭弧方式是采用消弧罩或真空灭弧。但都不能作到无电弧而免烧电触头及其绝缘材料免除炭化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同电位无电弧开关”,装置,在电路通、断控制中静、动触头间无电弧产生,提高安全供、用电及工业控制电路的可靠性和免维护性,即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措施描述如下:
其一、在开关静、动触头(电极)间旁路并联可控硅(交流电路中旁路并联双向可控硅,直流电路中旁路并联可关断可控硅)。在开关静、动触头电路通、断控制时,欲产生放电电弧的瞬间导通可控硅至静、动触头于短路态,处于同电位V≈0,使其无电弧产生。
其二、为准确控制可控硅导通、截止时间,我们可就开关触头(电极)的动触头驱动件,其断、合动作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a.无弧动距,在高于额定工作20%的试验电压下,静、动触头间不产生放电电弧的动作距;b.放电动距。在高于额定工作20%的试验电压下,静、动触头间可产生放电电弧的动作距;c.过盈动距。即在静、动触头接触后,驱动件继续使动触头插入静触头或弹簧施压的动作距。以此“a-b-c”(触头闭合)和c-b-a(触头分断)之三个阶段动距相对应,而在驱件上装设联动同步的“断—通—断”微型开关,并通过限流电阻、导向二极管、温控保护元件组成对可控硅的触发电路。
其三,可控硅同步于“a-b-c”或“c-b-a”中的“b-”,时间内的瞬时导通后截止,可既使静、动触头断、合欲放电时被可控硅短路同电位无电弧产生,又可尽量缩短可控硅导通时间来避免可控制硅功耗热温升,使可控制硅无须常规装设风或水冷却装置。
采用上述措施原理所组成的同电位无电弧开关,即是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其工作过程见附图实例:
图(1)三相交流电路,由其接触器C的三相触头C1-3分别旁路并联双向可控硅,当接触器C供电吸合或断电释放时,动触头驱动件都联动微型开关C4-6“断—通—断—动作,当处“通—”时即由限流电阻R、导向二极管d,经温控制保护元件T给双向可控制硅D以触发导通信号,使可控硅导通于C1-3的放电开距,使之短路同电位无电弧断或合,然后可控硅靠其交流电过零而无维持电流截止。
图(2)三相交流电路,其接触器C的三相触头C1-3只选两相并联双向可控硅,与图(1)的区别在于一相无旁路联可控硅及相关元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费用,但须调整该相触头开距,使之静、动触头超前于另两相接通或迟后另两相断开,而处无电流回路情况下断或合,其余工作原理及过程同图(1)。
图(3)单相交流电路。由其继电器C的触头C-1并联双向可控硅,其它与图(1)-相相同。
图(4)直流电路。由其继电器C的触头C-1并联可关断可控硅D,驱动件联动微开关C-2“通一”时由限流电阻R1、R2分压提供正向电流触发导通D,然后C-2“断”时限流电阻R2给予负向触发电流,使D关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祖荫,未经雷祖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5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