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建筑构件无效
申请号: | 94244917.7 | 申请日: | 1994-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3246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8-07 |
发明(设计)人: | 石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西城区新开通用试验厂 |
主分类号: | E04C2/54 | 分类号: | E04C2/54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1000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建筑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中使用的节能建筑构件,属于建筑物中的通用建筑构件技术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民用住宅结构已开始从提高使用面积向更舒适的室内环境方向发展,而要较好地解决室内居住生活环境的主要关键是能源。如果单纯依靠消耗一次能源来改善居住环境,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燃料,然而,现在地球生态环境已经面临失去平衡的威胁,不允许也不可能再通过消耗一次能源的途径来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因为如要想达到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住宅条件,人均每年要消耗约1吨原煤,中国人口已超过12亿,即使每年能够增产12亿吨的原煤,这些原煤燃烧后将增加排放20多亿吨温室气体,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也是难以接受的。现在人们纷纷着眼于依靠科学利用自然条件来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的新型建筑,以便在创造舒适的局部居住环境的同时,不要污染自然环境。这种综合考虑生态环保和建筑设施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或构件,正在逐步被人们开发研制和投入应用。例如,利用炼钢厂的炉渣、炉灰制成的轻型充气屋顶等。现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在寻求利用再生能源来作为生活能源的主要来源,某些国家对筹建使用新能源的民宅还提供补贴等措施,然而,至今尽管提出不少设想和措施,真正要实施、应用尚有相当长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兼有建筑物构件和热力学功能的新型节能建筑构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芯体和框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芯体是由其中间设有空间,并在空间里设有网状支撑层的内外两层玻璃构成,且该空间被抽成真空,在该芯体的周边装设有使之密封、防止空气渗入的框架,在其外层玻璃的内侧面上可以镀有半透薄膜。上述框架可采用塑料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并用玻璃胶使之与芯体密封粘合。框架及其芯体可以制成不同平面形状造型,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场合。芯体里使用的平板玻璃可以是普通玻璃,也可以是钢化玻璃。
本实用新型是将普通平板玻璃或钢化玻璃经过适当的二次加工后制成的一种类似混凝土预制板一样的建筑构件,可以象预制板一样使用,方便建筑施工;此外,还具有其他一些诸如采光、隔热、隔声、抗凝结、美观、轻巧、免维护等优良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具有内外两层,中间夹层又被抽成真空,其绝热原理如同暖瓶胆一样,热阻高,可有效阻止热的对流、传导和辐射,具有很好隔热节能效果。用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制成门窗,可使建筑物的能耗大大下降;且隔音效果也很好。在其玻璃内层可以镀有一层极薄的钛膜或铝膜,这半透镀层既不影响采光效能,又可将辐射热全部反射,阻止其两侧空间进行热交换。夏天,本实用新型构件可将阳光的辐射热阻止进入室内,从而大大节省室内空调用电;冬季,又可阻止室内热能通过玻璃传热散失,可有效节省室内保暖用能。所以,用本实用新型作为构件建造的建筑物可以有效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和排放相应的温室气体,同时又能很好发挥调节局部环境温度、隔音、采光、隔热、保温和美化装饰建筑物的综合效能。本实用新型从某种角度上说,其作用类似绿色植物,可以采集吸收太阳光能作为室内能源,所以,又被人们褒奖而称之为“绿色”节能建筑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两层玻璃可以用普通平板玻璃,也可用钢化玻璃,其中间空间被抽成真空,使玻璃与其夹层的网状支撑物成为一个类似具有预应力的混凝土预制件那样的建筑构件,具有相当的刚性和机械强度,可以不需其他特殊支撑框架,直接用来制作门窗,也可以作为非承重的外墙墙壁的墙体材料——镜面幕墙使用,从而节省大量木材、金属材料,还使建筑物的造型更加美观。用本实用新型制成的屋顶或遮阳棚,除了具有传统建筑物顶棚功能外,还能采集太阳能作为室内能源的重要来源,且采热效率相当可观。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作室内隔离屏,例如将大型办公室隔成若干个小工作间的半截隔离屏,把大房间隔离成起居室和卧室,以及由于节能或隔音等目的的分隔屏等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侧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西城区新开通用试验厂,未经北京市西城区新开通用试验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4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