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蚊蝇枪无效
| 申请号: | 94243258.4 | 申请日: | 1994-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4489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09 |
| 发明(设计)人: | 朱为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为欣 |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樱 |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灭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的捕捉或诱捕,尤其是用吸入作用的方法来捕捉蚊蝇的装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环境净化越来越高的要求,捕捉蚊蝇已经日益提上议事日程,特别是在豪华装修的旅店、医院餐饮部门以及办公住宅,出现蚊蝇确实有碍观赡。如用传统的灭蝇拍扑打,容易造成新的污染点,且被拍打后蚊蝇也有一个再处理的过程。往往扑打以后,本来很漂亮的墙壁或床上一片狼藉,严重时出现斑斑血点,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中国专利CN86210920U提出了一种真空式灭蚊蝇器,它用吸入蚊蝇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扑打地点被污染的问题。由于在吸入管管口处安装了全属网,让蚊、蝇在其上撞击而死亡,故而仍然存在一个需对被扑打蚊蝇进行再处理的过程,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仍然会造成污染,在使用上仍然会感到不够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身的灭蚊蝇枪。它的外观造形美观犹如玩具,通过吸入口和吸管的组合,电机带动叶片产生的负压将蚊蝇吸入,穿过吸入口和吸管,掉落在可更换的贮蚊蝇仓中。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灭蚊蝇枪,包括枪形外壳11,吸入口1,手托3,由控制开关9启动的微型电机8按装于枪形外壳11内,风扇叶片10反装于微型电机8的轴头上,其特征是:内径逐步缩小的吸入口1和吸管2固定连接并插入枪形外壳11中,在枪形外壳11的前端下侧设置一凹槽50,在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弹片5、51,在靠近风扇叶片处的弹片51斜向设置一金属网7;凹槽50中插入敞口的贮蚊蝇仓4;贮蚊蝇仓4内设置一层消毒杀虫药末或药液层6。
本实用新型吸入蚊蝇的过程简捷,不污染环境,节能。贮蚊蝇仓更换简单。
图1:本实用新型组装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电路图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由外壳11,微型电机8,叶片10、控制开关9、贮蚊蝇仓4、金属网7、吸入管1、吸管2组成。外壳呈枪形,在中空的外壳11中,放置微型电机8,风扇叶片10反装在微型电机8的轴头上,电机8由电源线12接固定电源。或在手柄中装电池。外壳11靠近电机处设排气孔13。枪的前部为扩缩式吸入口1,它的内径从大逐步变小并与吸管2固接或套接。在吸管2的下端设置手托,便于捕捉蚊蝇者操作。吸管2与外壳11的前端固接或铸造为整体。在外壳11前端设置一开口凹槽50,在开口凹槽的两端设置弹片5、51,靠近右侧的弹片51处设置一斜向放置的金属网7。贮蚊蝇仓插入两弹片间在贮蚊蝇仓内放置灭蚊蝇药末或药水6。
操作时,用手拨动控制开关9,节点闭合,电路导通,与控制开关9连接的电机以每分钟750-1450转的转速旋转,带动风扇叶片旋转,造成外壳内外的气压差,如枪移动至吸引蚊蝇的有效距离,蚊蝇一旦进入吸入管,将会遇到愈来愈大的吸入气流,直至遇到斜向放置的金属网7,阻挡蚊蝇使其跌落至贮蚊蝇仓4中,通过贮蚊蝇仓中的消毒杀虫药剂杀虫并消毒。待蚊蝇积累至一定数量时,取出贮蚊蝇仓直接倾倒。可以避免污染衣服。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同样适合于捕捉或杀灭蟑螂或其它害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为欣,未经朱为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3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捅核划痕机
- 下一篇:高强轻质复合层防刺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