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接触碟形弹簧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42364.X | 申请日: | 1994-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23114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平 |
主分类号: | B21D11/10 | 分类号: | B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弹簧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碟形弹簧的成形装置,属碟形弹簧制造技术领域。
现有碟形弹簧制造工艺是将圆环形平坯放在上、下两个圆锥形模具上成形的。成形时碟形弹簧与模具锥面是面接触。碟形弹簧的高度取决于成形模具的锥角。由于碟形弹簧成形后有一定的回弹量,回弹量的大小无法予先确定,因此,成形模的锥角也很难确定,现在的做法是根据碟形弹簧图纸要求的高度和估计成形的碟形弹簧的回弹量,初定成形模的锥角,进行试成形,将试件的高度与要求的高度比较,再通过车、磨等手段修正成形模的锥角。一般需经过多次试成形和多次修模,一套模具只能成形一种规格的碟形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接触的碟形弹簧成形装置。用这种装置不需修模,且一套模具可成形多种规格的碟形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线接触碟形弹簧成形装置,它包括有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通过模架3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上模1和下模2的锥度略大于所要加工的碟形弹簧4的锥度,使得上、下模1、2只与碟形弹簧4的内外圆接触,且成形装置中设有控制上、下模1、2相对位置的限位机构5。
本实用新型能减少成形模具的数量,免去修模过程,缩短制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5可以是可升降的限位柱,它的下端固定在下模2的中部,其上端与上模1的工作面中部位置相对应。工作时,只要根据所加工的碟形弹簧4的加工要求以及回弹量等因素,将限位机构5调定在固定高度,则上模1作用到一定高度时即被限位机构5顶住,保证了碟形弹簧4的加工要求。对于某些固定规格的碟形弹簧4的加工,其限位机构5也可是单一固定的限位拉,不需作升降调节,只要选定它的高度确定带有锥面的上、下模1、2的相对位置,以此控制碟形弹簧的变形量。在成形过程中,碟形弹簧4的内外圆与上、下模1、2始终保持线接触状态,碟形弹簧4锥面不与模具接触。通过碟形弹簧平坯与模具锥面不同部位的接触,可成形多种尺寸的碟形弹簧。
实施例1,成形外径D=50mm,内径d=25.4mm,高度H=4.9,厚度δ=3.5的碟形弹簧4,将该碟形弹簧平坯放在模上,只要该平坯在上下模锥面以内,同样可用实施例1的方法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平,未经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2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