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测型带刻度硬膜外腔穿刺针无效
申请号: | 94242256.2 | 申请日: | 1994-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1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利生;赵晓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利生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11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 刻度 硬膜外腔穿 刺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醉所用的硬膜外腔穿刺针。
现有的硬膜外腔穿刺针由针芯和针管体组成,它穿刺时表明穿刺成功的主要指标是突破感和负压感,阳性率仅达90%和24-95%,且即便上述指标出现阳性亦不能完全代表穿刺针已正确进入硬膜外腔,临床上经常发生穿刺针误入腰大肌间隙,误入血管,甚至误入蛛网膜下腔,轻则引起麻醉失效,重则导致麻药进入血管引起麻醉全身毒性反应,甚至引起全脊髓麻醉导致截瘫。此外,现有的硬膜外腔穿刺针均无刻度,常用硬膜外导管比量穿刺针后才能确定进皮深度,既不直观,也不准确,更有增加导管前端污染之虞,操作也显繁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穿刺可靠、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的探测型带刻度硬膜外腔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探测型带刻度硬膜外腔穿刺针,它由针管体(1)和针芯(2)组成,针管体(1)的锥形针尾套(3)的后部外壁开有短凹槽(4),相应的针芯(2)锥形针尾体(5)的中部设有小凸栓(6),使得它们相吻合时针芯(2)的前端针头恰与针管体(1)的前端口平齐,其特征在于针管体(1)锥形针尾套(3)的与开有短凹槽(4)的外壁相对的外壁上开有长凹槽(7),相应地在针芯(2)锥形针尾体(5)的前部镶接有可转动的环形凸栓(8),且长凹槽(7)长出短凹槽(4)的长度不大于3mm,使得它们分别与针芯(2)的环形凸栓(8)和小凸栓(6)吻合时,针芯(2)针头超出针管体(1)前端口的长度不大于3mm。
本实用新型将硬膜外腔探针与普通硬膜外腔穿刺针芯合二为一,并与带刻度针管体配套使用,使判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有了更加确切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在探针探测硬膜外腔的过程中,触及蛛网膜时所特有的弹性感,从而使判断进入硬膜外腔的依据更加可靠,可将硬膜外腔穿刺成功率提高到100%。只要探针试验确定穿刺针在硬膜外腔,则麻醉100%成功有效。反之,只要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则探针试验必定有阳性结果。从而提高了麻醉成功率,减少了麻醉并发症,使手术病人的麻醉风险得到了下降。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省去了用导管比量穿刺针来了解进皮深度的步骤,可直接直观得到置管长度,降低了误差,减少了污染机会。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临床、教学和科研,对于指导初学者进行硬膜外腔穿刺,判断其穿刺操作是否成功,尤其当病人为肥胖者、老年人、脊柱畸形等特殊情况,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针管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针芯示意图。
如图1、2,本实用新型中,针管体(1)的短凹槽(4)和长凹槽(7)的宽度相同,相应的针芯(2)的小凸栓(6)和环形凸栓(8)的凸头部分外径相同,它们均能吻合在一起。在针管体(1)的针身外壁上刻有一排环形暗线刻度(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估计硬膜外穿刺成功不确定情况下,尤其是碰到某些特殊病人,如老人、肥胖、脊柱畸形病人麻醉时,则应先进行探测。操作时,先将针芯(2)穿于针管体(1)内,此时针芯(2)锥形针尾体(5)前部环形凸栓(8)的凸头正好转至针管体(1)锥形针尾套(3)后部的短凹槽(4)内,它们相吻合,使得针芯(2)的针头与针管体(1)的前端口平齐且吻合,这样穿刺针即可刺入病人相应部位。然后将针芯(2)的环形凸栓(8)转动180度,使其凸头卡入针管体(1)锥形针尾套(3)的长凹槽(7)内,而针芯(2)的小凸栓(6)与针管体(1)的短凹槽(4)吻合,这样针芯(2)的针头缓慢伸出针管体(1)的前端口,即作为探针进行探测,根据探针触及骨组织有“坚硬感”,黄韧带为“致密感”,肌肉组织为“阻力感”,硬膜外腔触及脂肪为“空荡感”,硬脊膜为“弹性感”,疏松结缔组织为特殊的“轻阻力感”等特点,就可保证穿刺的成功率。通常探针轻插慢探,遇阻即停,探针顺利超出穿刺针1mm以上为探针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重新反复穿刺,直至出现阳性再进行麻醉,成功率达100%。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针管体(1)外壁上直接带有环形暗线刻度(9),则减去了用导管比量穿刺针进皮深度的操作,可直接从穿刺针上读数,无论穿刺针斜面朝向头端、骶端或其它方向,都能即刻看出刻度(9)的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利生,未经周利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22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