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水综合净化处理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4241953.7 | 申请日: | 1994-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3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林根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姚姣阳 |
| 地址: |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综合 净化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特别为高浓度废水综合净化处理设备。
目前,国内外综合净水处理设备,虽都把反应、沉淀、过滤组合在一个装置内,但这类水处理设备对源水、废水都有一定的控制范围,如其悬浮物含量为600-500mg/l,否则处理后出水就达不到要求和影响净水设备的正常运转,此外,作为一个综合净水器,目前对滤池反冲洗系统都需要另设冲洗水池(或水塔)和冲洗泵,这样就增加了管理操作和检修的工作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将废水处理范围拓宽至其悬浮物含量为1500-1000mg/l且本体中包含滤池反冲洗系统的废水综合净化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废水综合净化处理设备,它包括有网格反应池,沉淀池,气浮分离室,过滤池,网格反应池设置在设备的一端,过滤池设在设备另一端的下方,在过滤池的上方设有与之相联通的滤池反冲水箱,在靠近网格反应池的上部与滤池反冲水箱间设有气浮分离室,气浮分离室的出水口通过集水管及其控制阀与过滤池相联通,在靠近网格反应池的下部与过滤池间设有沉淀池,沉淀池的进水口与网格反应池出水口相联通,在气浮分离室、沉淀池与滤池反冲水箱,过滤池间设有接触室,接触室的出水口与气浮分离室的进水口相联通,接触室的进水口与沉淀池的出水口相联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网格反应、斜管、气浮二级澄清和过滤滤池反冲洗一体化综合水处理装置将净水设备的进水废水水质控制其悬浮物含量拓宽到1500-1000mg/l,其结构流顺,紧凑,占地少,本实用新型利用网格反应来满足适应离浓度处理且对反应效果要求特别高的斜管沉淀工艺,斜管之后采用气浮澄清,省略了气浮澄清前的反应装置,直接接受径斜管沉淀后跑溢的细小绒体的出水而气浮澄清后的出水又完全能控制后续过滤工序对进水悬浮物含量15-20mg/l的严格要求,从而对高浓度的废水经本实用新型处理,能达到象生活饮用水那样清晰的清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Ⅰ-Ⅰ剖面图
图3为图2的Ⅰ-Ⅰ剖面图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上呈上、下层构造网格反应池1由三个并列竖井8组成,原水进水管9从底部与中间竖井10相联通。废水经加药混合后从底部进入中间竖井10,再由顶部溢流入二旁竖井21、22,完成网格反应后经凝聚的绒体水进入沉淀池2,沉淀池2内设有斜管11,沉淀池2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2。水经过斜管11沉淀后流入接触室7,接触室7的底部为斜面,在接触室7内设有溶气释放器13。溶气释放器13与系统溶气罐相联通,罐内压力溶气水通过溶气释放器释放产生大量微细气泡至接触室7,进行气浮分离,微细气泡粘附于细小绒体并上浮形成浮渣,进入气浮分离室3,在气浮分离室3的下面设有集水管6,在气浮分离室3的上面开有进水口并设有排渣槽14,浮渣通过刮渣机设备刮入排渣槽14由排渣孔23排出,分离后的净水经穿孔集水管6和控制阀17进入过滤池4过滤,控制阀17为三通阀,过滤后的水即为清水,在过滤池4的下方设有清水管20,当过滤池需反冲洗时,由于在过滤池4的底部设有反冲水管15,过滤池4底部与滤池反冲水箱5间通过反冲水管15并在电动阀16控制下相联通,集水管6的出水端一路与过滤池4的上部相联通,一路与反冲洗排水管18相联,反冲排水管18通过阀19启闭,利用电动阀16受水箱水位控制来完成,而池反冲水箱5内的水是利用气浮分离室3水位的静水压力经过滤池后逐渐注满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林根,未经刘林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19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