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秆作物秸秆打捆机无效
申请号: | 94238084.3 | 申请日: | 199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051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16 |
发明(设计)人: | 宋贻则;王绍文;张腾芳;龙超海;吕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59/02 | 分类号: | A01D59/02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宗福,汪惠平 |
地址: | 413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物 秸秆 打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杆作物秸杆的捆扎机械,比如对红麻茎杆的捆扎。
我国的物产十分丰富,许多工业原料来源于广阔的原野,如芦苇、黄麻、红麻、高粱、玉米等秸杆。这一类高杆作物的捆扎包装直接影响到运输和储存。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高杆作物打捆机,来捆扎诸如红麻茎杆一类的高杆作物。用人工捆扎,由于人力的限制,捆扎不紧,货物占用空间太多,而且消耗的体力特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杆作物秸杆打捆机,用动力代替人力对松散系数较大的高杆作物秸杆进行压缩后再行捆扎,以保证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打捆效率和捆扎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动力带动捆扎绳,先将被捆的秸杆压缩扎紧,而后即可捆扎成捆。该打捆机的具体结构包括机架、辊轴、减速机、传动齿轮、行走装置、钢丝绳和电气控制装置等。即在主机架1下设支架7和轴承座,同时支承有辊轴2,在机架1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架3和4,在支架上安置动力和减速机5,减速机的输出端和辊轴2的相应处装传动减速齿轮6,由传动齿轮带动辊轴2,并减速由绕在辊轴上的钢丝绳14绕住被捆物扎紧,然后进行捆扎。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完满地实现了发明目的,实现了用动力代替人力捆扎松散系数大的高杆作物秸杆,如对红麻茎杆的捆扎,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打捆效率和捆扎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B-B向视)
图2、图1的A-A向视图
图3、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
实施例:
附图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予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该机主要由机架1、辊轴2、减速机5、传动齿轮6、行走装置、钢丝绳14和电气控制装置等组成。
机架1由槽钢制成的方框及4~8根横梁8等焊合而成,本实施例为6根横梁,机架下部焊有角钢行走支架7,用以固定行走轮和转向轮。机架1上部的中间位置(按A-A向视图)还焊有4~8根竖直的槽钢立柱10,本实施例为6根,它们的顶部与一根梁焊在一起,将机架分成两部分,分别放置需打捆的秸杆,如红麻茎杆,每根竖直立柱10,与横梁8的交角处焊有弧形扁钢9,以保证捆形。立柱10的中下部还焊有挂绳柱11。机架下部还有2个U形架3,与减速机架4一起来安装减速机5。机架两侧还焊有护栏12,防止被捆物散落。机架的一端还装有挡板13,使被捆物的捆端部整齐。电气控制装置均装在配电盒15上。
辊轴2由钢管、轴套和短轴构成,两端由固定在机架上的轴承座支承。大传动齿轮通过接盘固定在辊轴上,用来传递动力和降低转速。4根钢丝绳4按捆扎距离固定在辊轴上,钢丝绳的两端分别挽成环状,位于辊轴的两侧。每根钢丝绳的两端可分别套在相应的挂绳柱11上,构成一个双向打捆机构。即当辊轴作一定方向运转时,有一侧的钢丝绳被拉紧,另一侧的钢丝绳被放松。当辊轴按相反方向运动时,被拉紧的钢丝绳得到放松,原来放松的一端,随着卷绕在辊轴上而不断拉紧。从而拉紧的一端可将秸杆压紧,由人工捆束,而放松的一端则可将已捆好的捆包卸下。二者交替进行,节约了辅助时间。
为了控制加压程度和防止过载,该机采用了图3所示的电气控制装置。即利用时间继电器控制加压时间,自动关机;利用电流继电器控制负载电流,以防止加料过多产生过载。为了保证电流继电器不受起动电流的影响,该装置的延时电路使电流继电器的感应线圈在电动机起动一定时间之后再串入主电路,从而避开了起动电流的冲击,保证电流继电器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8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层多自由度魔方
- 下一篇:多蒸发离化源离子镀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