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汽车晴雨伞无效
申请号: | 94237416.9 | 申请日: | 199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81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运华 |
主分类号: | B60J3/00 | 分类号: | B60J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唐国平 |
地址: | 412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汽车 晴雨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活动顶板形式的车辆用遮阳板,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汽车晴雨伞。
现在用于汽车驾驶室的车用遮阳板大体有两类,一类是装于驾驶室前挡风玻璃处的内侧或外侧的遮阳板,这类型遮阳板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阳光对驾驶室直射的作用,不可能有效地阻挡热量向驾驶室的辐射和对流,因而不能有效地降低驾驶室内的温度;而且这种遮阳板或多或少地有碍于司机的视野,成为影响安全行车的潜在因素;此外,这类遮阳板根本没有(指装在前挡风玻璃内侧的)或少许具有(指装在前挡风玻璃外侧的)挡雨的作用,因此雨天行车时几乎对刮水器的工作无所助益。常见的另一类遮阳板则是装在前挡风玻璃前上方的凉棚,由于其遮挡面积较大,因此无论其遮阳、挡雨和防暑降温的效果均不错,并且仍可使司机保持清晰的视野,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作为汽车的外配件,其安装麻烦,不使用时的拆卸和保管也麻烦,更为甚者,是遮阳板连同支架的体积较大,装在车外(特别是装在高档豪华轿车外的话),实在影响车容车貌。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是提供一种遮阳、挡雨、防暑降温效果极佳的多功能汽车晴雨伞,并且使得其结构设计美观,使用和收管方便,且无碍于司机的视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处于遮阳挡雨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方式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本实用新型处于将伸缩式遮阳板推进收藏后的非使用状态图;
图4为图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参见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它包括有汽车驾驶室上方车顶1和汽车驾驶室上方车架2,其特征之处在于,在汽车驾驶室上方车顶1的前侧面加工有一条与车顶1的隔热夹层内部空间相连通的遮阳板伸缩进出口,在车顶1的隔热夹层之中两侧分别加工有与车顶1连于一体的带滑槽的遮阳板运动轨道3,一块伸缩式遮阳板4水平地从遮阳板伸缩进出口伸进车顶1的隔热夹层中且两侧滑卡座落在带滑槽的遮阳板运动轨道3内,伸缩式遮阳板4的前端露出车顶1外且向上卷边成与车顶1相邻部位的形状相吻合适配的装饰曲面5,伸缩式遮阳板4的后端与位于车顶1隔热夹层中的两个多节套筒拉杆机构6的前端相连,多节套筒拉杆机构6的后端则与汽车驾驶室上方车架2相接。
具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从车顶1前端手拿装饰曲面5轻轻将伸缩式遮阳板4从车顶1的隔热夹层中拉出来,正好置于驾驶室前挡风玻璃的上前方(如图1所示),便可大面积地遮阳和挡雨。而不需用遮阳板4时,则可将其推进车顶1的隔热夹层中收藏起来(如图3所示)。伸缩式遮阳板4可用不锈钢板或更美观耐用的材料做成双层结构,其外露的装饰曲面5上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设计精美的汽车牌名或其它文字与图案标徽,以增加车辆的豪华美感。
图2所示的多节套筒拉杆机构6适合于农用车辆或一般运输卡车使用,若是中、高档车辆,特别是高档豪华车辆,则可用如图4所示的两端分别与伸缩式遮阳板4和汽车驾驶室上方车架2相连的气压自动拉伸机构7来取代多节套筒拉杆机构6,这样,驾驶员只需要在驾驶室操作气动按钮开关,便可方便自如地控制伸缩式遮阳板的伸出和收进。因多节套筒拉杆机构6和气压自动拉伸机构7均为现有成熟的技术,故其详尽结构略去不述。除了图4所示气压自动拉伸机构7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弹簧式、电动式及油压式等自动控制机构来取代图2中的多节套筒拉杆机构6。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处于驾驶室上前方,遮阳挡雨效果极佳,可阻挡阳光的直射,有效地降低炎热酷暑天阳光所造成的高温,在一般雨天可免去刮水器的工作,且能保持司机开阔清晰的视野,从而为司机的安全行车创造了更加良好舒适的条件。其结构造型美观,拉伸使用和收进保管的操作均很方便,遮阳板不用时其装饰曲面紧贴车顶前部,看上去与平常的汽车别无二样,而且更具装饰美感和时代气息。该装置可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一次成型完成,成本造价比现有汽车另外添置遮阳凉棚配件要低廉得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运华,未经陈运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7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