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拖启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236408.2 | 申请日: | 1994-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7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宋兆安;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程机械总厂 |
| 主分类号: | F16H47/00 | 分类号: | F16H4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6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启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一液压传动装置,是适用于对具有液力传动和动力换档变速箱的行走机械进行拖起动的一种机械-液压传动装置。
对于具有液力传动和动力换档变速箱的行走机械,当需要动力反向传递时,例如当遇到无起动电源或者起动马达损坏,发动机无法起动,需要将动力从输出(如车轮)反向传递回发动机使发动机起动时,曾经采用过一种三合一拖起动装置,除行走机械本身具有的传动系统外,还需在变矩器泵轮与转向油泵驱动齿轮之间设置一长轴机构。长轴的一端装有一超越离合器,分别与转向油泵驱动齿轮和变矩器泵轮齿轮相啮合;长轴的另一端装有一齿轮,与在Ⅱ档油缸上增设的带拨叉挂合装置的另一齿轮相啮合。用人工操作拨叉使挂合装置挂合,即可使动力从Ⅱ档输出齿轮传递到变矩器泵轮和发动机飞轮,从而达到反向动力传递的目的。这种完全机械式三合一拖起动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
1.需要在变速箱上增设的零件较多,占据的空间较大,使整机布置困难。
2.挂合装置中齿轮的啮合与分离靠人凭经验搬动拨叉进行,挂合难度大、操作力大、费劲。
3.在不使用拖起动装置而行走机械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拖起动装置中的超越离合器总处于高速转动状态,因而极易损坏,装置使用寿命短。
本实用新型将机械传动技术与液压传动技术相结合,其目的在于研究出一种结构简单、空间要求小、反向动力传递可靠、操作方便省力、使用寿命长的机械-液压式拖起动装置,以满足具有液力传动和动力换档变速箱的行走机械在无电源或者起动马达损坏的情况下必须对发动机进行拖起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和拖起动油路两部份共同来实现。拖起动时,从车轮通过车桥反向传递回来的动力使拖起动油路中的拖起动齿轮泵转动,为变速箱提供压力油,这样方可使动力通过变速箱传递。同时,机械传动装置中的超越离合器可使反向传递回来的动力不经过变矩器内部传递而直接带动发动机飞轮转动,从而克服了动力无法从变矩器内部反向传递(即从变矩器涡轮反向传递到变矩器泵轮)的缺陷,实现动力从车轮反向传递到发动机、达到使发动机起动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
图2是拖起动油路系统图。
图中,除行走机械本身传动系统的零件外,拖起动装置的机械传动部分由安装在转向油泵轴[6]上的超越离合器[5]和安装在输入二级齿轮[18]上的、与超越离合[5]的外齿啮合的小齿轮[19]构成。超越离合器[5]的内齿则通过转向油泵驱动齿轮[4]与变矩器泵轮[3]啮合。拖起动油路由与变速箱Ⅱ档油缸[10]轴端相连的拖起动齿轮泵[11]和二位四通阀[9]构成。二位四通阀的一端与拖起动齿轮泵[11]的输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换档阀[8]相连。需要拖起动时,首先将二位四通阀[9]置于拖起动位置,换档阀[8]置于Ⅰ档位置。进行拖起动的过程中,动力从车轮通过车桥反向传递到输出轴[12],再进入变速箱的被动齿轮[13]和大齿轮[14]。此时,动力从大齿轮[14]分两路反传递,一路带动Ⅱ档油缸[10]和拖起动齿轮泵[11],此泵转动后输出的压力油通过二位四通阀[9]和换档阀[8]进入Ⅰ档油缸[7],使Ⅰ档挂档。此时,另一路反向动力则通过Ⅰ档行星排[15]传递到前输入轴[16],齿轮[17],输入二级齿轮[18]和小齿轮[19],再由小齿轮[19]传递到超越离合器[5],带动变矩器泵轮[3],通过传动轴[2]带动发动机飞轮[1]转动,从而使发动机起动,实现行走机械的拖起动。
使用本实用新型拖起动时间为5~6秒,拖起动距离为5~6米。与机械式三合一拖起动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机械、液压传动相结合,可充分利用行走机械变速箱原有的零件和它所特有的换档冲击小的优点,使拖起动装置所需增设的零件少,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布置,且反向动力传递可靠。
2.采用液压操作,使操作方便、省力。
3.在不使用拖起动装置且行走机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拖起动装置中超越离合器内外圈的相对转速低,不易造成零件损坏,因而装置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程机械总厂,未经成都工程机械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6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液输送管道系统构件
- 下一篇:新型聚乙烯(PE)管接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