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治慢支炎病药袋背心无效
| 申请号: | 94227191.2 | 申请日: | 1994-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5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效春;张效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效春;张效康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南充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祥述,袁英 |
| 地址: | 637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慢支炎病药袋 背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特别是一种防治慢支炎病药袋背心。
传统的背心,无论是夹背心,棉背心还是羽绒背心,均是用来御寒保暖的,无保健功能,更无防治疾病功能。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人类对中医经络学说的进一步认识,各种外用敷药涂抹患处或穴位的做法得到改进,出现了一批袋装药置于患处或穴位部,起到更有效地防治疾病的作用。袋装药置于患处或穴位多是采用缝于内衣的相应部位或用别针固定在内衣的有关部位,取换不变,且药袋常翻滚变位,随后人们研制出了一些长带,在带的有关部位夹上药袋,捆帮于身体的有关部位,由于贴身太紧,使人觉得很不舒服,很难推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90224614.3报道了《夹药背心》,将装有中草药的药袋置于背心的前罩和后背罩内。尽管这种背心适用,更换药袋方便,穿着舒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用药量大,二是不能根据人体经络分布和作用,对不同穴位施以不同份量或组份的药,并随病情变化而对药量和组份进行适当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药量小,并可根据不同病情而随时调整不同穴位的用药量和用药组分,取换方便,穿着舒适的防治慢支炎药袋背心。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背心后背罩衬里正中纵线及两侧2-4cm处各设有一排纵向排列的衣袋,在背心前罩内片的衬里上边缘设有一衣袋。
后背罩衬里的衣袋可以制成单个衣袋纵向排列成排,也可制成一整体长衣袋,衣袋开口于一侧,用一拉链使衣袋开闭、长衣袋用缝线横向缝制或若干小衣袋。
后背罩衬里的正中线两侧最上端衣袋离后背罩上端8-12cm依次与下部衣袋间隔5-8cm。
背心前罩的钮扣设计成二排,也可设计成系带。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体上躯干的穴位位置,可以保证各衣袋与有关穴位位置相吻合。根据针炙经络学说穴位定位标准,后正中线向下8-12cm平行向左右2-4cm为心俞穴,后正中线向下14-18cm平行向左、右2-4cm处为肺俞穴,后正中线向下22-26cm平行向左、右2-4cm为隔俞穴,后正中线向下14-18cm为神道穴,后正中线向上22-26cm为至阳穴,前正中线(两乳之间)为膻中穴。上述各穴对慢支炎病的防治有很好效果。本实用新型衣袋可保证其与上述各穴位相对应。使用时只要将所需药品装入一无纺布袋内,再根据各穴位的作用,将药袋置于不同衣袋内即可,并根据病情不同,有的衣袋可不装或装量少的药袋,有的则装药多的药袋,并据病情转归情况调整药量或组份。
用麻黄、桂枝、细辛、柴胡、半夏、天南星、瓜蒌皮、马兜铃、桑白皮、紫菀、款冬花、霍香、艾叶、菖蒲、橘皮、冰片、樟脑、附子、肉桂、丝瓜络、伸筋草、两面针、徐长卿、延胡索、川芎、寻骨风、皂荚、川乌、天仙子、洋金花、红花、木瓜等30余味中药混粉制成的袋装药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各衣袋内,经1000余例临床患者使用有效率达98%以上。
附图及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背罩衬里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罩内片衬里正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在后背罩衬里1的正中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排衣袋2,衣袋平面积为4至6×5至8cm,其上部衣袋距后背罩上端8-12cm,其后各袋纵向相距5-8cm,一般每排有三只衣袋,也可将三只衣袋制成一长袋,其口开于侧面,中间用缝线缝制隔开,袋口用一拉链制成可关启的袋口。在后背罩衬里1的正中线距后背罩上端14-18cm处设有一衣袋3,在其垂直向下5-8cm处设有同样的衣袋。如图2所示,在前罩内片的衬里4上边缘即离开前罩上缘4cm处设的侧边有一衣袋5。
必要时可将背心前罩的钮扣设计成二排,用于不同体型的人调整衣袋与穴位的位置。也可将钮扣换成一排系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效春;张效康,未经张效春;张效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7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