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化气空气带液自动分解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227096.7 | 申请日: | 1994-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25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钟传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传家 |
| 主分类号: | F17C7/02 | 分类号: | F17C7/0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自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道和 |
| 地址: | 643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气 空气 自动 分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液化气空气带液自动分解装置涉及生活用品燃具技术领域,适用于燃烧新型液化气。
目前国内的新型液化气一般是以凝析油(含C5)、甲醇为主要原料,再加一定量的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液化气,灌入液化气钢瓶内作为人们生活用燃料。然后用水族气泵加压进行吹沸燃液,使之分解成燃气输入到天然气灶具中进行燃烧,现有这种新型液化气灶具由水族气泵、进气阀、进气管、钢瓶、喷头开关、燃气喷头,电子打火器,燃烧器组成,对使用新型液化气具有不预热,不结碳花和节约燃液的优点,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钢瓶中的燃液不能全部分解成燃气,存在着有50%以上的燃液留在钢瓶中不能达到充分利用,给用户带来浪费和不经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化气空气带液自动分解装置,应用本装置燃烧新型液化气时,可使钢瓶中的燃液达到全部分解成燃气进行充分燃烧,对用户不浪费燃液,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液化气空气带液自动分解装置的构思(图1~3)是由水族气泵(1),换向阀(2),钢瓶(3),进气管(4),限气管(5),供液管(6),分离器(7),二通管接头(10),供液阀(16),余液盒(19),喷头开关(12),燃气喷头(13),电子打火器(15),燃烧器(20)组成,其具体结构是:
1、水族气泵选用现有技术U-5型安装在墙上,通过橡胶管连接在换向阀(2)的进口接头上,换向阀(2)用A3钢制成三通阀座,阀体下端有螺纹,并连接在钢瓶口上,阀体上端弹性连接供液管(6),阀体中心有连接进气管(4)和限气管(5)的接头,进气管和限气管接头上分别弹性连接橡胶管,并且进气管安装在限气管内,限气管底部有铜网。钢瓶(3)选用现有技术液化气钢瓶,同时在钢瓶上还有一孔,用螺母焊在孔上,把一根橡胶管放在钢瓶中并弹性连接在钢瓶孔中,另用一根A3钢管一端以螺纹连接在螺母孔中,另一端插入分离器(7),分离器与该钢管进行焊接,分离器(7)用钢皮制成180×80×80mm箱,箱上钻有两个孔,一个孔焊接供液管(6)接头,用橡胶管一端弹性连接在该接头上,另一端弹性连接在换向阀(2)的出气口上。在分离器的另一孔上焊接出气管接头,出液管接头焊在出气管接头内,并分别用一根小管穿在大管中,然后一端弹性连接出液管接头上和出气管接头上,另一端分别弹性连接在二通管接头(10)上,二通管接头(8)用胶管套装连接现有技术燃气管进气口(11)上,然后通过现有技术燃气开关(12),燃气喷头(13),燃烧器柄(14)和电子打火器(15)供燃烧器(20)点火燃烧用。同时在二通接头(10)上,并用螺母焊接在管接头,然后用铜管(15)一端焊接在二通管接头的螺母孔内,另一端焊接在供液阀(16)上,供液阀上通过螺母连接送液管(17),送液管上装有限量液喷头针,并在燃烧器柄(14)上钻有进液孔(18),孔的下面(图3)安装有余液盒(19),这样便构成液化气空气带液自动分解装置。
2、空气带液自动分解装置的工作过程是:水族气泵安装在墙上,以0.03公斤/cm2的压力由换向阀(2)(图1中B向)经进气管(4)进入钢瓶(3)的底部约2cm处,限气管(5)将空气限制在管中,因空气轻,燃液重,则空气带液上浮,由于空气吹沸时透过燃液,可将部分燃液分解成带有燃液的燃气,由钢瓶出口通过换向阀(2)、供液管(6)进入分离器(7),由于燃气轻,燃液重,则燃气便经出气管(8)进入二通管接头,通过燃气管(11)进入喷头开关(12)和喷头(13),打开电子打火器(15),喷头便会点火进入燃烧器(20)。这时分离器内的燃烧液在压力作用下,经出液管(9)进入二通管接头(10),通过供液管(15)进入供液阀(16),打开供液阀则燃液便通过送液管(17)送入限量液喷头针而进入液孔(18)由于燃烧器(20)的自热作用,液孔中的燃液便自动分解成燃气,并在喷头燃气的吹促下进入燃烧器,如果有未分解完的余液便经余液孔流入余液盒(19)中,又因余液盒的自热作用,也可将燃液分解成燃气,通过余液孔送入燃烧器中,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传家,未经钟传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7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