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雾化治疗仪无效
| 申请号: | 94225313.2 | 申请日: | 1994-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113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仲 |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 |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明 |
| 地址: | 121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雾化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家庭中使用的超声波雾化治疗仪。
药物气雾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于五官、皮肤及内科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有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且到达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高,从而发挥最大的药效。
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波雾化治疗仪由于体积大、价格高,因而只适用于医疗单位在临床中使用,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如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生产的“402超声波雾化器”,该雾化器由外壳、电气控制部分、换能晶片、水槽、药液瓶、送风管、送雾管、面罩等组成。药液瓶配有塑料、玻璃两种规格,并备有供临床使用的输氧补液等附件,电气控制部分设有定时装置、雾量调节、以及报警和指示装置。从整体上看,该雾化器虽功能齐全,但价格较高,结构比较复杂;水槽置于外壳内,因而主机体积大,不便于携带,操作也比较复杂,不适合于在家庭中使用。另外,由于医疗单位患者较多,因而给每位患者进行气雾治疗的时间就比较短,所以,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价格低、便于携带、适合于家庭使用的超声波雾化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有一个外壳,在外壳内安装有变压器和超声震荡电路,在外壳的上表面加工有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换能器,在通孔的上面安装有法兰,在法兰上装有水槽,水槽与法兰之间为活动连接,在水槽内放有药杯,药杯与呼吸罩相接。通过换转器进行能量转换,将药杯中的水溶性药物变成微细雾粒,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气雾输出大、换能效率高、操作简便、可连续工作,不仅可供医疗单位在临床中使用,更适合于患者在家庭中使用,解决了在医院中治疗时间短、疗效低的问题,患者可以家中长时间连续使用,其用药量仅为静脉给药时的十分之一,不但治疗效果好,而且还节省了大量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全身给药的副作用。
2、水槽与主机之间为分体式结构,不仅清洗方便,而且便于携带;整机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外壳1,在外壳1内安装有超声震荡电路9和变压器10,所述的的超声震荡电路9由电源部分、震荡电路和调整电路三部分组成;电源部分由开关K,变压器T,整流器D,熔断器RD,电阻R1,以及电容C1和C6组成;震荡电路由功率管BG1、BG2,震荡器TDK,电感L1、L2,电容C2、C3、C4、C5,电阻R2和晶体管D1组成;调整电路由电感L3,电阻R3、R4,电容C7以及电位器RV1和RV2组成;所述的变压器10即为超声震荡电路9中的变压器T,超声震荡电路9和变压器10安装在底板11上,底板11固定在外壳1上;在外壳1的侧面安装有雾量调节器2;所述的雾量调节器2即为超声震荡电路9中的电位器RV2,通过电位器RV2使用电位发生变化,控制震荡电路的震幅,从而调节雾量的大小,在外壳1的上表面上加工有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换能器3,所述的换能器3即为超声震荡电路9中的震荡器TDK,换能器3用法兰14固定在外壳1上,在换能器3与外壳1之间还装有密封圈13,以防止漏水;在通孔的上面安装有法兰4,在法兰4与外壳1之间装有防止漏水的密封圈12;在法兰4上装有水槽5,水槽5与法兰4之间为活动连接,相互之间紧密配合,并不得漏水;在水槽5内放有药杯7,药杯7上放有杯盖6,以便于补充药液;杯盖6上带有进气孔,可在雾化时补充空气;药杯7的侧面带有接口,接口与呼吸罩8相连接,也可以通过乳胶管与呼吸罩8相连接。使用时,先将水槽5安装在连接法兰4上,并在其中加入清水,然后将药杯7放入水槽内,加入水溶性药液,接通电源,换能器3进入工作状态,将药液转变成微细雾粒,进行气雾治疗,在使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雾量调节器2来调整气雾量,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仲,未经陈志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5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