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用交流电磁铁无效
| 申请号: | 94225119.9 | 申请日: | 1994-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8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发 |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H01F7/06 |
| 代理公司: | 大连海运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焦宪长 |
| 地址: | 11622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电磁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可实现过程控制的牵引性交流电磁铁。
近年来阀用电磁铁,特别是阀用交流电磁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MFJ0及MFJ1型交流电磁铁。这类电磁铁因其设计不合理,故存在耗电量大,使用寿命短,在设备上更换频繁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电量小、使用寿命长的阀用交流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阀用交流电磁铁,它包括静、动铁芯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线圈由工作线圈L1和启动线圈L2以及控制线圈L3组成;在与电源连接的L1和L2的同相连接端与L1上形成的L3的引出端之间接有供微型继电器JC工作的整流器D;L2的另一端经微型继电器JC的常闭触点K2与L1的另一端和电源的另一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1.吸力大;
2.节电率与同类电磁铁相比可达90%左右;
3.电路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由附图1所示:电磁线圈分别设计成工作线圈L1和启动线圈L2,在工作线圈L1中又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线圈L3以对整流器D供给交流电源;工作线圈L1和启动线圈L2的同相端连接在一起,同时还与整流器D的电源一端相连接并接入工作开关K1的一端,K1的另一端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接;启动线圈L2的另一端与微型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2的一端相连接,K2的另一端与工作线圈L1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入电源的另一端;工作线圈L1中的控制线圈L3与整流器D的电源另一端相连接,整流器D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工作线圈JC的两端相连接。
由附图2所示:它由壳体11、动铁芯1、静铁芯2,在动铁芯1和静铁芯2之间有电磁铁线圈3,线架中间具有可使动铁芯1往复运动的空间,在静铁芯2和动铁芯1顶部装有缓冲橡胶垫7、8,静铁芯2底部的缓冲垫下面有一档板10,在电磁铁底部的缓冲垫8、静铁芯2和挡板10中间有一园孔9,供液压阀杆串动。在电磁铁顶部通过壳体11到动铁芯1的顶部上有一园孔,孔内装有一个调节按钮6,在壳体11的外侧装有一微型继电器5,继电器5的上端是整流器4,线圈的引线从壳体一侧面的中部园孔中穿出与继电器各接线脚贯串在一起组成一个阀用交流电磁铁。
当工作开关K1接通时,相同绕向的工作线圈L1和启动线圈L2同时有交流电压的电流通过,其共同作用而产生足够的远大于正常工作时的吸力、使电磁铁的动铁芯吸合,当吸合瞬间,微型继电器JC在工作线圈L1得到电源形成完全回路时,控制线圈L3便有相应的电压输出,经过整流器D而得到所需的直流12V(此电压可根据需要自行拟定)电源使之开始工作。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2立即断开启动线圈L2的电源;在工作时,继电器JC设计随着工作线圈L1工作而工作,所以使K2保证在电磁铁正常工作时不至于自行闭合,以使工作线圈L1始终保持了启动时那个吸力。
平时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2使工作线圈和启动线圈呈并联状态,在工作启动时以保证共同作用,具有相当的吸力,使电磁铁的动铁芯移动而吸合,在吸合瞬间通过一个微型继电器自动控制断开启动线圈的电源,使工作线圈处于小电流状态继续保持了这个吸力,这样所消耗的能源很小,以达到高效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全面地改变了MFJ1型以及以前老式产品的吸合方式,同时降低了很大程度配套部件成本,避免了原产品的机械要求复杂和按装困难等弊端。本实用新型是以动铁芯和静铁芯吸合为动力,去推动液压阀推杆或去控制其他部件动作,达到人们所需要的工作方式。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准确性,我们针对本实用新型-“MVJ2”型电磁铁进行了以每小时2000次的连续“通”“断”破坏性试验,三百小时电磁铁仍能继续正常工作,证明其本产品性能稳定、准确、可靠。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比传统电磁铁增加了专用启动线圈和继电器自动控制装置而大大减少了工作电流,节电达90%左右,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整个温升,准确、可靠、寿命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发,未经王新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51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