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夯机无效
申请号: | 94223800.1 | 申请日: | 199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170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宗润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大兴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云瑞,绳立成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夯机 | ||
本发明属于地基处理施工机械。
现有强夯机型式尚未定型,其共同点都是利用一台履带式起重机来完成提升夯锤和进行移位,不同点主要在于承载方式。一种形式如中国专利CN2058187U强夯机所公开的方案,该方案优点是,三支点承载,夯击工作时稳定性好,但夯机移位时,要起吊臂杆行走,需要另行起吊挪锤,由于臂杆与鹅头梁固结,故鹅头梁与门梁铰接处变为起重机的吊点,该吊点比原机吊点的回转半径增加了一个鹅头梁的跨距,此时,起吊门梁的作用力,对起重机产生了一个较大的前倾力矩,对臂杆产生一个巨大的弯矩,原臂杆难以承受,必须制造加强臂杆。加强臂杆增加的重量及鹅头梁、滑轮、吊具重量都在各自的重心位置,对起重机产生一定的附加前倾力矩,导致起重机有超额运转或超过倾翻载荷的趋势,给司机操作移位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当夯机转移另一行进行移位时,需要夯机调头挪锤,遇小面积施工区,这种移立次数增多,施工效率大降,这是一个引起稳定性不良的缺限。另一种形式,由臂杆上固结鹅头,在其下方铰结一个双腿钢门架方案,该方案行走稳定性良好,缺点是工作稳定性不良:施工作业时,为防止臂杆反弹力,臂杆的背绳几乎处于松驰状态,使得几乎全部载荷由门架两立柱支承,当起吊夯锤后,其中一个立柱遇有回填土坑或局部松软虚土地基时,该立柱徐徐下陷,以致门架徐徐倾斜,如果无应急脱钩措施,司机往往采取“放绳扔锤”,将造成机械事故,若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会车毁人亡,后果严重。
本发明的任务是为强夯加固地基施工作业提供一种强夯机,使之具有一个受力合理,适应于强夯的支承架,选择工程中常用定型装备优化强夯机,以便增强施工稳定性及移位方便,确保安全,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并促进强夯机定型。
具体方案为:由提升部分,移位部分,支承部分组成。
图1、总装图;图2、底板4、A向视图;
图3、上盖12、B向视图;图4底板铰接C向视图;
图5、上盖铰接D向视图;图6、放大I;图7、放大II;
提升部分包括卷扬机3、锤头6、脱钩器7、动滑轮8、导向轮9、钢丝绳10、定滑轮11;移位部分包括:步履式纵向导轨1,横向导轨2以及相关的驱动电机和油缸。
支承部分包括:分别内倾3~5°且等长的三根立柱5,与其铰结的底板4和上盖12(箱式组合结构),共同组成一个刚性直立框架;底板4为矩形,卷扬机3安装在底板4靠短边的某一侧,其卷滚中心线与矩形短边中心线重合,底板4上侧面有三个下铰结轴座14,通过下铰结轴18、下铰结轴销19将三根立柱5下端固定在底板4上,三个铰结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三点连线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下铰结轴18的轴线相互平行,等边三角形的一个相应的顶点位于矩形底板4上短边中心线上与卷扬机3相对的一侧,等边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以该短边中心线为对称,过顶点的下铰结轴18的轴线与矩形底板4上短边中心线垂直;同时以此等边三角形重心O点为园心,在底板4上开一个大于锤头6的直径的通孔;通过此等边三角形的重心O点,而垂直于底板4的垂线即为刚性直立框架的中心线,以此中心线为准,确定立柱5的内倾角;底板4下侧面有四个夯机支腿13(油缸),以整机重心线穿过底板4上的G点为准,呈均匀对称分布;底板4安装在步履式横向导轨2上,横向导轨2安装在纵向导轨1上。
上盖12为箱式组合结构,外形呈三角式,由支撑板21、上面板24、下面板20组焊而成,其上三个角处各有一个铰结轴座17,通过上铰结轴22、上铰结轴销23,将三根立柱5上端固定在其上,三个上铰结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三点连线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上铰结轴22的轴线分别与该三角形的对应边平行;在过等边三角形的一个相应的顶点并垂直于其相应底边的垂线上,有导向轮轴座15(位于相应的底边一侧),和定滑轮轴座16(位于三角形中央),同时在此垂线上,位于三角形中央开一个过绳矩形通孔,导向轮9、定滑轮11,安装就位后,要能保证脱钩器7上的起吊点重垂线通过上述等边三角形的重心O′点,同时与刚性直立框架的中心线重合。
每根立柱5由2~6节以插销结构连接组成,通过增减中间调节杆,可调节其长短,从而调节夯机能级,各节之间也可以采用法兰对接式结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宗润,未经杨宗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3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风机用卡匣式半导体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特技摄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