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醇煤气灶无效
| 申请号: | 94220746.7 | 申请日: | 1994-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49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徐泽涛;董荣;董银谈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泽涛 |
| 主分类号: | F24C5/00 | 分类号: | F24C5/00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左 |
| 地址: | 650233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醇类液体燃料的灶具。
目前,已有使用甲醇为基础原料的合成液体燃料灶具。但其供燃料时,必须打气加压或将一部份液体燃料醇预先加热气化,操作繁琐,灶具燃烧的仍是甲醇或甲醇蒸气,燃烧后甲醛污染严重,产生的毒性威胁人体健康;甲醇燃料对管路炉头部件会产生腐蚀,积垢、积炭造成气路堵塞,并且由于结构不合理,气化热量、供料、火焰燃烧不稳定,因而燃烧热效率低。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使用方便的灶具,它能使醇类液体燃料转化为煤气燃烧。
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以下措施达到:醇煤气灶有一由同心的内、外圆筒体构成的燃烧炉头体,在外圆筒体壁上接有供料管,其特征是该圆环形燃烧炉头体结构为:有由一上、下园环板和内、外圆筒壁面封闭成的醇类燃料预热室,预热室内竖直布置有若干由上、下园环板定位、且相互平行的反应列管,预热室与位于炉头体下部的沉降池和多孔筛板间通过一连通管相通,沉降池通过反应列管与炉头体上部的炉盖联通。
上述反应列管内封装的催化剂为铜、锌、铬、镍、钾等贱金属,也可用铂、铑、铱等贵金属。反应列管采用7~12根,用耐温、耐腐材料,如铜或不锈钢。
预热室内位于上下园板间固定有一竖直隔板,供料管口和连通管各在隔板一侧。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该炉灶的炉头为一金属内外筒体(8)和(7)组成的圆环形炉头体。内圆筒体(8)为空心,供一次空气进风;内外筒体之间用上、下园环板(10)和(5)封闭,在上下园环板上均匀开孔,并将7~12根相互平行的列管(9)定位于园环板上的孔内。由上、下园环板和内、外圆筒壁面封闭成的腔室构成醇类燃料预热室(6),液体燃料进入其中被气化过热。预热室与供料管(1)相通;在预热室内靠供料管口一侧设有隔板(12)将预热室隔断,隔板另一侧的下园环板上有一连通管(2)与炉头体底部的沉降池(3)和多孔筛板(4)相通,因而预热室与沉降池也相通。炉头体底部与上部用螺钉联接。在列管(9)内部和筛板之间装填有催化剂构成裂解反应床。催化剂组份为铜、锌、铬、镍、钾等贱金属,也可用铂、铑、铱等贵金属。醇燃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裂解温度为180-760℃,压力为0.2-5kg/cm条件下,即产生煤气。
醇类燃料预热气化转化为煤气的过程是:燃料由瓶罐中自压供料,一开始,当燃料与空气混合喷入预热室内,由于冷态起动,燃料中的醇类部份即在炉头的供料通道上沿途冷凝沉降,最后滞留在底部沉降池;而燃料中的气化部份,如甲醚等,则进入预热室内,在列管外壁间的封闭腔室内运转至隔板另一侧的连通孔处,穿过该孔进入到多孔筛板及沉降池,再从沉降池上行穿过筛板和催化反应列管到炉头体上部,由炉盖(11)的孔中逸出被电火花点燃,燃烧一分钟后,由于燃气在炉腔内上下燃烧,使炉腔内和反应床同时升温达到醇类燃料所需预热气化裂解的温度,于是,醇类燃料即完成转化为煤气的过程。所获煤气成份为:氢H250~55%,一氧化碳CO8~11%,甲烷CH47~0.2%,甲醚CH3OCH314~18%,水H2O 16~13%和其它碳氢化合物成份CnHm 2%。从上组数字可看出,该煤气成份有较高的热值,其低热值为4039.48千卡/米-3276千卡/米,与一般城市煤气热值相近。
所用的醇类燃料可为甲醇、粗甲醇、乙醇、杂醇并掺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少量的丁烷、甲醚、丙酮等添加剂。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醇煤气炉灶是专供城乡居民单家独户使用。炉具由一台煤气灶(单、双灶、)和储存料钢瓶组成。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与一般市售煤气灶和液化气灶操作方法相似。
2、醇燃料和人不直接接触,钢瓶内盛装的是甲(乙)醇,炉灶燃烧的是煤气。
3、不需加压、预热,利用燃料自压稳定安全供料,无残渣废料。
4、产生的煤气热值在4039.48千卡/米-3276千卡/米之间,与一般城市煤气热值相当,爆炸极限为3.6-30%,20℃时为0.49mpa,60℃为0.77mpa,安全可靠。
5、闭窗环境中有害成份检测结果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泽涛,未经徐泽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0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油烟机安全罩与烟罩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有芯面条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