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压剪式千斤顶无效
| 申请号: | 94220034.9 | 申请日: | 1994-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3149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治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千斤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压剪式千斤顶,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便利,且举起重物时具有较佳稳固性的轮式油压剪式千斤顶。
如图1所示,是一种以往油压剪式千斤顶的构造,共包括一个底座10,底座10上枢设有两个底架11,底架11顶端分别枢设有一个顶架12,两顶架12的顶部以相啮合结构方式枢设有一个顶盘13,藉由上述连接方式使两底架11及两顶架12连接成菱形。底座10上设有一个油压驱动装置20,油压驱动装置20的驱动杆21顶部固设有一个连结块22,连结块22两端分别藉两个枢接片23与两底架11枢接。操作使用时,先旋紧油压驱动装置20的泄压阀(图未示)关闭油路,然后上下推动压杆51,就可藉由驱动杆21驱动连结块22向上位移,并同步带动两枢接片23内移并向上提升,而带动两侧底架11、顶架12及顶端的顶盘13向上升,以达到顶撑重物的目的。要卸下重物时,就将油压驱动装置20的泄压阀旋松打开油路,使液压油回流,顶推驱动杆21上升的力量消失,使驱动杆21自动下移,以卸下重物。
上述的以往油压剪式千斤顶的构造,在使用上有以下的缺点:
(一)当车辆抛锚欲将车体向上顶撑以进行修护时,首先需将千斤顶推入车底对应大梁的地面上,以将车辆顶起,但是因以往使用的千斤顶本身都具有相当的重量,再加上地面并非十分平整,所以欲将千斤顶沿着凹凸不平的地面缓缓推入车底对应大梁的地面上,十分费力,特别是对于力气较小的女性车主,更是困难。
(二)一般车子皆具有相当的重量,当车主使用千斤顶将车辆顶起时,整个被顶起车辆的重心集中于一侧着地的车轮及另一侧千斤顶的底座上,因为以往千斤顶的底座底面积较小,当顶起像车子的重物时易造成重心不稳的现象,所以车主将车子顶起进行修护的过程中,如果车体不慎遭外力碰撞则极易造成整个车身倾覆,而压伤车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轮式油压剪式千斤顶,使其具有移动便利,且举起重物时具有较佳稳固性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油压剪式千斤顶,该千斤顶包括一个底座,底座两侧分别藉一个定位元件枢设两个底架,其特征在于:
该底座两侧所枢设的定位元件上枢设有一个轮式辅助撑持装置,该轮式辅助撑持装置包含一个撑持臂组及一个弹性元件,撑持臂组具有两个呈弧形的连接臂,连接臂的外侧端部间设有一个外周套置有一个转体的接杆,接杆的一端是突出于连接臂的外侧而形成一个抵接部,该弹性元件的两侧各形成有第一、二抵部,并套设于定位元件上,第一抵部抵压在接杆的抵接部上,第二抵部则是抵触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以往油压剪式千斤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包括一个底座30,底座30两侧上分别设置一个具有穿孔的轴孔座31,两轴孔座31分别以一个定位元件45穿过,并枢设两个底架33,两底架33顶端分别藉一支枢杆330穿过并枢设有一个顶架34,两顶架34的顶部以相啮合方式并藉两支枢杆340穿过而枢设在一个顶盘35上,藉由上述连接结构方式使两底架33及两顶架34连接成菱形。底座30上设有一个油压驱动装置36,油压驱动装置36的驱动杆360顶部固设有一个连结块37,连结块37的两端分别藉两个枢接片38与两个底架33枢接,以上所述结构与以往的构造相同,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底座30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轮式辅助撑持装置4,每个轮式辅助撑持装置4是藉定位元件45枢设于轴孔座31上,包含一个撑持臂组40及一个弹性元件41。其中:
撑持臂组40具有两个呈弧形的连接臂42,连接臂42外侧端部420间设有一支接杆43,接杆43位于两连接臂42间的杆体部位套设有一个可沿地面转动的转体430,接杆43的其中一端是突出于定位元件45开始穿入的连接臂42的外侧,并形成一个抵接部431,抵接部431上凹设有一个受抵部432,两连接臂42的内侧端部421相对应处各开设有一个穿孔422。定位元件45是一个一端具有抵靠头部450,另一端具有一个卡槽451的杆体。
弹性元件41是一个圈状弹簧,两侧各形成第一、第二抵部410、4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0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持气球充气状态的卡具
- 下一篇:一种康复医疗保健床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