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体式液动凿岩机无效
申请号: | 94218222.7 | 申请日: | 199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2412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27 |
发明(设计)人: | 秦本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本江 |
主分类号: | E21C3/20 | 分类号: | E21C3/2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咸宁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治河 |
地址: | 437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凿岩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机械。
目前的小型凿岩机一般是风镐,需要配备空气压缩机,噪声大而效率低,而轻型液动凿岩机,如湖北通城生产的支腿式凿岩机,重量大,在施工现场移动十分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旨在设计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便于人力操作的可取代风镐的一种轻型液动凿岩机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主要由冲击钎尾、机头、传动轴、冲击锤头、冲击活塞、液压机构、液压马达、水管接头、手柄、进油接头体、回油接头体、工作卸荷阀、马达转动阀等组成。液压机构则由机体、前密封套、阀外套、阀套、后密封套、阀体、冲击活塞、冲击锤头等组成。钎杆的一头安装工作钎头,另一端固定在冲击钎尾上,液压马达转动阀用来控制传动轴的旋传速度,液压机构使冲击活塞带动冲击锤头来回运动,使固定在冲击钎尾中的钎杆既具有旋转作用又具有冲击力量,达到钎杆前方的钎头凿岩的目的。为了减少凿岩时岩尘飞扬,凿岩机传动轴、冲击钎尾、钎杆的中心均有通孔,经凿岩机外接水管接入水源,水经传动轴、冲击钎尾、钎杆的中心通孔后直达钎头,只要有水注入,凿岩机在工作时减少了粉尘,维护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液压马达与液压机构所需的高压油由泵站供给。由机体、前密封套、阀外套、阀套、后密封套、阀体、冲击活塞、冲击锤头等组成了液压机构。在巧妙的配合下,使得冲击活塞能来回运动。工作卸荷阀的作用在于将液压机构中的低压油回收。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
图1是图2的俯视图图。
图2是主示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右示图。
图5是前密封套的剖视图。
图6是阀外套的剖视图。
图7是阀套的剖视图。
图8是后密封套的剖视图。
图9是冲击活塞的主视图。
图10是向前推动冲击活塞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11是向后推动冲击活塞时的工作示意图。
在上述各图中,(1)是锁母、(2)是冲击钎尾、(3)是传动轴、(4)是机头、(5)是O型橡胶密封圈、(6)是冲击锤头、(7)是冲击活塞、(8)是O型橡胶密封圈、(9)是机体、(10)是前密封套、(11)是O型橡胶密封圈、(12)是阀外套、(13)是阀套、(14)是后密封套、(15)~(16)是O型橡胶密封圈、(17)是阀体、(18)是轴承密封套、(19)是O型橡胶密封圈、(20)是配油盘、(21)是液压马达定子、(22)是螺母、(23)是弹簧垫圈、(24)螺杆、(25)是马达叶片、(26)是液压马达转子、(27)是平键、(28)是后轴承密封套、(29)是O型橡胶密封圈、(30)是手柄、(31)是水管接头螺母、(32)是水管接头、(33)是马达端盖、(34)是工作卸荷阀、(35)是进油接头体、(36)回油接头体、(37)马达转动阀。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其结构特点:
从图一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是由冲击钎尾(2)、机头(4)、传动轴(3)、液压机构、水管接头(32)、手柄(30)、进油接头体(35)、回油接头体(36)、工作卸荷阀(34)、液压马达转动阀(37)等组成。在液压机构中,冲击活塞(7)、冲击锤头(6)套在传动轴(3)上。冲击锤头装在冲击活塞的正前方,用锥体配合,并均能在传动轴上来回滑动,前密封套(10)、阀外套(12)、阀套(13)、后密封套(14)等套在冲击活塞上、冲击活塞也能在上述各件中滑动,传动轴的前方装有冲击钎尾,由锁母将其套在机头中,冲击钎尾也能在传动轴上滑动,其上各件均装在机体(9)与阀体(17)中,机体与阀体用螺纹配合,阀体与与配油盘、液压马达定子用螺栓固定,便于拆卸维修,在马达尾部接有水管接头。
下面结合结构特点来说明其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钎尾(本图中没有画出)的一端装上钎头,另一端紧固在冲击钎尾上,通过水管接头接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源作为冷却除尘水,启动液压泵站,打开工作卸荷阀和工作转动阀,于是钎头在凿岩时边喷水、边高速旋转、边猛烈冲击。
喷水是为了减速少工作中的岩尘和钎头温度,在传动轴(3)的中心设计一通孔,工作时冷却水经水管接头(32)、传动轴(3)的中心孔、冲击钎尾(2)直达钎头,钎头在工作时有水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本江,未经秦本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82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