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截阀排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218122.0 | 申请日: | 1994-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35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8-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光;王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光;王德玉 |
| 主分类号: | F24D19/08 | 分类号: | F24D1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4700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排气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截阀排气装置,属于水暖工程技术领域,适用于热水采暖系统排除由气体产生的气阻,使热水良好地循环。
目前人们对热水采暖系统中气体产生的气阻,排除的方法有:
1、采用膨胀水箱,它体积大,并要占用建筑面积,因而成本高。
2、采用放气阀,它是在空心半圆铸铁球上开一个内大外小的圆孔,一上小下大的圆台形阻塞置于其中。这种排气阀存在易跑偏,漏水和难以回落等不足。
3、采用集气箱。集气箱虽然可以取得集气效果,但需要人工按时放气,否则气阻将更为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热水采暖系统中几种排气装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的排气装置,将热水采暖系统中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使热水在采暖系统中顺利循环,又能阻止热水的外流和外部空气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多功能截阀排气装置主要包括:滑动式阻塞1(简称阻塞),壳体2、排气结构3,空气逆止装置5,椭圆形浮柱(简称浮柱)6,转轴7连杆8,进水管9,出水管10,基板11,集气箱12组成。连杆8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阻塞1在连杆8拨头13的推动下在壳体2内向左运动,将排气结构3的排气口堵住,连杆8顺时针方向转时,阻塞1在连杆8的拨头13的推动下在壳体2内向右运动,排气结构3的排气口被打开。
图1是多功能截阀排气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阻塞1的侧面图,图3是阻塞1的平面图。
图4是排气结构3的侧面图,图5是排气结构3的平面图。
图6是空气逆止装置5的侧面图,图7是空气逆止装置5平面图。
图8是壳体2的侧面图,图9是壳体2的平面图。
图10是连杆的平面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现将结合图1、2、3、4、5、6、7、8、9、10所示作进一步的描述,连杆8可绕轴7在一定角度内转动,浮柱6受水的浮力通过连杆8及连杆8上的拨头13作用到阻塞1上。连杆8和浮柱7顺时针转动能达到的最低位置称下止点;逆时针转运能达到的最高位置称上止点。阻塞1在壳体2内可运动一段距离,集气箱12内无水时,连杆8和浮柱6由于自重处于下止点,排气结构上的排气口是打开的。当自进水管9向集气箱12内充水时,使得箱内气体的压力大与箱外大气的压力。气体自壳体2上的进气孔4,排气结构3,空气逆止装置5向大气中排出,水面过下止点并继续升高时,集气箱12内上部气体所占的空间越来越小,浮柱6带着连杆8逆时针方向转动,阻塞1被拨头13推着向左运动,当集气箱上部仅有少量气体时,浮柱6连杆8到达上止点。阻塞1将排气口堵严,水不能从排气结构3流出。热水循环中如有气体随热水自进水管9流入集气箱12时,空气则占有集气箱12的上部空间,在气体的排挤下集气箱12内的水面下降,排气结构3被打开,气体因排气结构的打开而向大气中排出浮柱6连杆8又回到上止点,排气结构3又被阻塞堵严,多功能截阀排气装置如此自动地反复工作,使进入集气箱12内的气体及时排出,阻止气体进入出水管10中,保证了热水的顺利循环。
空气逆止装置的作用是,当集气箱12内的气压在大于大气压力时,气体顺利地通过空气逆止装置5排向大气中,当集气箱12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由于小钢球14的重量和负压的共同作用,将钢球14下方的排气孔堵住,外界空气不能进入集气箱12内,空气逆止装置5在下端钻有一与空气通道相连的圆孔,圆孔的轴线与排气结构3的空气通道在一轴线上,当圆孔与排气孔结构空气通道贯道时,集气箱12内的气体可顺利地通过空气通道,当圆孔与排气结构相垂直时,气体则不能排出。
螺帽15将排气结构3和壳体2固定在基板上,螺帽16将空气逆止装置5安装在排气结构3上,使空气逆止装置可作转动而不能上下移动,螺钉17拧在排气结构3的左端,阻止空气由此进入或排出。
壳体2的进气口开口向上,且与集气箱12顶部距离很小,不但保证空气顺利地由进气口排出,而且避免了集气箱12中的热水对进气口的干扰或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热水流过多功能截阀排气装置时水气分离,分离出来的气体被排出集气箱,使热水循环条件得到改善。
2、多功能截阀排气装置大小相同或略小于目前广泛采用的集气箱,不影响采暖管道的布局。
3、多功能截阀装置的截阀组装在基板上,便于拆卸和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光;王德玉,未经陈永光;王德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8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