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无效
| 申请号: | 94217958.7 | 申请日: | 1994-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021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芳;林水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辉芳 |
| 主分类号: | B65G65/34 | 分类号: | B65G65/3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孔道 喷料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低装置成本并可全面连控的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
以往粉粒状物料的传送,是采用履带传输或螺旋杆等单一分散方式,如果要供给多处使用时,就装设多个传输设备,如目前砖窑业的燃烧系统的燃料传送,就是典型的多点物料传送状况,如图1所示,以往隧道窑1因燃烧的需要,设有高达100至240个火孔11(依隧道窑的长度而定),每一个火孔11必须不断送粉碳供其燃烧,而以往的方式,是在隧道窑1的顶面设置有多台送碳机12,送碳机12是利用螺杆(图未示)的传送,将碳料输送至火孔11中,每一台送碳机12配设有一个马达13,以提供螺杆的传送动力,每一个火孔11需配设一台送碳机12(若两火孔相距不远时,可以一台送碳机提供两火孔的送碳功能),所以以往隧道窑1需配设50至240台的送碳机12,此种物料传送方式具有如下的缺失:
1、系统组装所需成本昂贵:为了满足燃烧系统的需求,需50至240台的送碳机12,每一台送碳机12又必须装设一个马达13,在组装时费时费工,且成本负担大。
2、传送量不易控制平均:多个送碳机12是分布在整个隧道窑1的端面上,距离分散相当远,当调整送碳机12的输送量时,就需个别调整每一送碳机12的马达13的转速,相当费时不便,又因每个送碳机12是独立作业,容易造成输送量不等的差异,使每个火孔11所获得的碳粉量不同,而使燃烧温度不同,以致影响到砖的烧成品质。
3、造成燃烧不完全的现象:送碳机12只将碳料送至火孔11,其输送过程的空气对于火孔11内的燃烧并不成适当的比例,使碳料燃烧时,有燃烧不完全的现象,而浪费燃料,甚至产生黑烟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全面连控的功效,且能节省成本的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有一个供物料进入的储料槽、一个设于储料槽下方的落料盘,以及一个置于储料槽与落料盘间可转动的拨料器;
储料槽底面具有一个封闭其底面开口的承料盘,承料盘的周缘开设有多个分离的落料孔,落料盘靠近周缘处设有多个出料管,出料管的开口端位置与落料孔位置不位于同一直线上;
拨料器包含一个可转动的盘体,以及多个凸设于盘体周缘的拨料杆,拨料杆是位于承料盘与落料盘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其特征在于:
该落料盘的每个出料管的侧边设有一个导料板,导料板具有一个斜面及一个由斜面顶端延伸出的顶面,其斜面的底端是延设于所述落料孔的下方,顶面的前端是延伸至出料管的上方,顶面与承料盘间具有供拨料杆移动的间隙。
所述的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槽的承料盘的中间处凸设有一个尖锥体。
所述的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出料管的顶端枢设有一个控制器,落料盘的周缘向上延伸有环壁,该控制器包含一个枢设于出料管顶端上且以其枢设处为轴而转动的挡片、一个螺穿环壁且其末端连固于挡片一侧端上的螺杆,以及一个固设于出料管端面侧边上的定位片。
所述的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出料管各连通一个分歧管,分歧管与一个鼓风机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降低装置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喷料机,可提供十数个供料点使用,较以往每个供料点都需要一台送料机节省。
2、容易调整与检修:本实用新型的喷料机因装置少量台数就可满足系统或设备所需的物料供应,所以,当调整物料输出量时,调整较少量台数的喷料机的马达转速就可以调整整个送料系统的输出量,而且因台数少,也容易维护与检修。
3、提高输送能力且有助燃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喷料机藉分歧管与鼓风机的配合设备,将空气输入输送管中,使可燃烧的物料提高燃烧效率,更能藉所送入的空气传送物料到更远的供料处,提高物料输送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多孔道的输出达到全面控制,确实具有可节省装置成本及全面控制物料输出量的功效。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输出孔道的喷料机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 是以往隧道窑的燃烧传送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纵剖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移开储料槽的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5 是图4的V-V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辉芳,未经黄辉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79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