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音乐盒的离心式控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17074.1 | 申请日: | 199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050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振山 |
主分类号: | G10F1/06 | 分类号: | G10F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乐盒 离心 式控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音乐盒的离心式控速装置。
目前公知的音乐盒控速装置有风扇式的和离心式的。风扇式控速装置在增速齿轮系蜗 杆轴上装有一个风扇叶片,在高速转动时靠它产生空气阻尼来控速。风扇式控速装置结构 最简单,但控制力很难增大,因而速度变化仍很大,即发条力大时速度快,发条力逐渐减 小时速度也慢下来。离心式控速装置则在上述蜗杆轴上借弹性构件附有重块,在转动时重 块靠离心力甩开压在外园周的固定制动环上产生磨擦制动来控速。一般是把回转臂制成S形或其它弯曲形状,富有弹性,兼充作弹性构件;重块则是细长的弧形,也有一定的弹性。这种装置的控制力较大,但是由于设计结构不合理,控速精度也不高,距离恒速要求还 相差很远。后来又有人提出风扇式与离心式混合方案(美国专利4,458,573和4,890,528),并使离心重块向轴的一端偏转压在处于一端的制动环上。这种混合方案的 控速精度仍不够好,与恒速要求仍有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达到恒速控制的音乐盒控速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离心式控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回转元件与制动环在装配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3、图4、图5和图6分别是图1中控速装置回转元件四种典型形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回转元件在离心力作用下所处状态示意图。
图8表示当使用水平停止销时,回转元件与制动环的示意图。
图中5.支架 8.齿轮 9.齿轮 10.齿轮 11.蜗轮 12.蜗杆 100.传动系
113.回转元件 113a.回转臂 113b.深缺口 113c.挠性结
113d.重块 113e.重块尾部 113f.孔 113g.水平开槽
114.制动环 114a.蜗杆上轴座 114b.停止销孔 115.停止销
在图1中,传动系(100)由支架(5)和传动轮(8、9、10、11、12)构成。支架(5)借孔(5a)用螺钉固定在音乐盒的底座上。音乐盒转鼓上大齿轮驱动小齿轮(8),与(8)同轴的大齿轮(9)驱动小齿轮(10),与(10)同轴的蜗轮驱动蜗杆(12),使装在蜗杆(12)上的回转元件(113)通过这个传动系(100)的增速以较高速度转动。当回转元件(113)的转速达到工作的额定速度时,元件(113)上的重块就由离心力甩开而开始接触到与回转元件和蜗杆轴成同心位置的制动环(114)的内圆周壁,产生摩擦制动力。转鼓在缓缓转动中,其外园上的有规律排列的小凸起就依次地拨动发音簧梳上面的发音簧,从而奏出音乐。当需要停止时,由停止销(115)插入回转元件(113)转动路径中拌住回转元件使之停转。
图2进一步以纵剖面图表明图1中控速装置的构造。回转元件(113)由橡胶或其他弹性材料模压制成,中央有孔(113f),可以压装在蜗杆(12)的轴上。制动环(114)是一个空心园筒,由塑料或金属制成,它的上端连有蜗杆上轴座(114a)。(114a)的外园与支架(5)是压入配合的,借以把轴座和制动环定位。当制动环(114)与支架(5)采用相同材料制造时,可以与支架的全部或部分制成一件。
图3、图4、图5、图6分别是四种典型形状结构回转元件的示意图。四种典型形状的区别仅在重块(113d)形状略有不同。图3中重块为近似三角形,尾部(113e)为一锐角;图4中重块为近似梯形,尾部为一锐角;图5种中重块为近似三角形,尾部有小凸起;图6中重块为近似梯形,尾部有小凸起。四种形状的功能完全相同。在直的回转臂(113a)和重块(113d)之间有一个很深的缺口(113b)。这个缺口使回转臂(113a)与重块(113d)之间只剩下很小的断面(113c)来连接,使(113c)形成一个很容易弯曲变形的挠性结。在回转时的离心力作用下,由于回转臂(113a)和重块(113d)本身都刚性较大,重块就只能以这个挠性结(113c)为转轴向外偏转。
图3、图5中重块(113d)的近似三角形和图4、图6中重块(113d)的近似梯形其底边是靠外园周的边,略呈外凸的弧线形。该近似三角形或近似梯形的底边长与高度之比不大于3.5:1,这样就使重块的刚性增强了,不会在离心力最大时产生明显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振山,未经刘振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7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录像带转换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节电照明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