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烤箱的箱式燃气采暖炉无效
申请号: | 94215043.0 | 申请日: | 1994-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760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17 |
发明(设计)人: | 丁家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家韵 |
主分类号: | F24D5/02 | 分类号: | F24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烤箱 箱式 燃气 采暖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采暖炉具,特别是燃气采暖及烹饪用炉具。
中国专利89217129.4曾公开了本人的一种箱式对流燃气采暖炉。该炉的箱体内设置了燃烧器、加热室及散热烟道,采用电子打火,燃气燃烧加热、烟道散热及烟囱排污的方式,对在加热室及箱体之间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的空气从箱体的上方或侧面幅射散出,达到取暖的目的。虽然在该炉具箱体上也可烘干衣物或保温食物,但箱体1上部正面的格栅散热,热量分散,主要只能用于取暖,功效较单一,不便于加热或烹饪食物,且该炉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制作不够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既能采暖又能够烹饪食物,结构简单的燃气采暖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加热室及散热烟道上方与箱体顶部盖板之间,设置有适于放置烹饪器具或食物的空间。
该空间的长度和宽度与箱体底部长度和宽度之比为0.8-1.4,该空间的高度与箱体高度之比为0.1-0.5。
箱体正面的格栅是可以开、闭的。
箱体内的加热室与散热烟道设置在一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取暖,还具有烹饪食物的功能,可以蒸煮、烘烤各种食物;而其热源为高温新鲜空气,清洁、卫生不污染食物;也可以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用途广。其热量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若需取暖,可将箱体顶部的盖板和正面的格栅开启,使箱体内经加温的热空气散出,经过对流循环,对室内加温;若需要烹饪食物,可将箱体顶部的盖板关下,箱体正面的格栅也关闭,使箱体内经加温的热空气上升至箱体顶部的空间内,形成密闭的高温区,在采暖的同时可烘、烤、煮、炖食物,更节约能源。其内部结构设计为一体,加热室,散热烟道的布局更为合理,制作简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燃烧器1采用单管燃烧器,由电子打火装置9引燃。根据燃气的种类不同,如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沼气、天然气、合成燃料气等,燃烧器可做成相应结构形式。燃气在加热室2内燃烧,加热室2、散热烟道3设置在一腔体6内,加热室内装阻流板16,其上方和侧面有板隔开形成散热烟道3,散热烟道3上有与烟囱10相接的管口5,箱体4在外部包容并支撑着腔体6,箱体4与腔体6四周之间均有一定的空隙。在腔体6的上方与箱体4顶部的盖板8之间设置有适于放置烹饪器具和食物的空间7,该空间的长度和宽度与箱体底部长度和宽度之比为0.8-1.4,箱体底部一般是指在箱体下方放置燃烧器1的部位,而不是箱体的脚部。该空间的高度与箱体4高度之比为0.1-0.5。如图1,图2,空间7的长度与箱体4底部长度之比为1。空间7的宽度与箱体底部宽度之比为0.8,空间7的高度与箱体4的高度之比为0.2左右,也可将长度比取1.1,宽度比取1.2,即空间7的长、宽均大于箱体底部的长宽。总之该空间7的容积愈大,放置烹饪器具及食物就多,但加热及烹饪速度相应要慢;反之加热及烹饪速度快,但放置烹饪器具及食物的空间就小。如图2,腔体6的上部为平面,这时腔体6的顶部可直接作为放置烹饪器具和食物的支撑面,在腔体6与箱体4四周的空间处可设置支架或网格15。腔体6的顶部也可做成凸或凹的弧形,这时为搁置器具及食物方便,可将支架或网格15做成空间7内部长宽的大小放置在腔体顶部。箱体4顶部的盖板8一般做成适于翻掀的结构,如一端用铰链装在箱体4背面,用时掀开或放下,或直接扣在箱体4顶部,用时可取下。盖板8一般是平板,为使高温烟气向上方形成对流可在盖板8上做若干小孔,或在空间7正面的箱体上开若干小孔,但不宜过多以免热量散发太多空间7内根据需要也可用垂直板分隔,形成几个区,这时盖板8也可按区做成若干个,使用哪个区就打开哪个区的盖板。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就是这种结构。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箱体正面上方空间7部位开活动门或窗,从正面放入器具和食物,然后关闭门或窗,密闭加温,而不必掀开盖板8,箱体正面和背面或侧面等上方空间7部位还可开槽,如图3所示,以适于放置烤羊肉串棒,用于烤肉串类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家韵,未经丁家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5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