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充气水上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94213941.0 | 申请日: | 199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91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31 |
发明(设计)人: | 卢振华;张维哲;张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振华 |
主分类号: | B63C9/18 | 分类号: | B63C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7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充气 水上 救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装置。
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水上救生装置主要是救生圈和救生衣。主要有两种,一种需充气的,在使用之前要预先充气,给使用带来不便,另一种是其内填充硬泡沫材料,此种结构形式虽然每次使用不必另行充气,但结构庞大,携带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做了多种努力,如中国专利“92226777.4”号公开了一项名称为“微型水上救生器”的专利申请,该实用新型由底盖、内外筒和装填碳化钙的容器组成,容器带有上下开孔的内外筒连接,在救生器入水中泥柱软化,在弹簧作用下内筒下滑打开外筒的下孔,水进入容器与碳化钙反应产生气体使气囊充气产生浮力达到救生的目的,该装置实现了自动充气,但存在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方便,成本低,可自动充气的小型水上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救生器包括一个气囊,将气囊折叠便将其内分成两部分空间,一部分中注入柠檬酸CH2·COOH和碳酸氢钠NaHCO3。
C(OH)COOH
CH2·COOH
在折叠的气囊外罩有包装袋,气囊上设有充气孔,拴有系绳。
其自动充气原理是:救生器外包装袋撕破气囊舒展后,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下,两种药液自动合在一起,反应后生成稳定的气体,将救生器自动充起,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H2·COOH CH2·COONa
C(OH)COOH +3NaHCO3→C(OH)·COONa+3CO2
CH2·COOH CH2·COONa+3H2O
整个反应时间不大于30秒,所使用的两种液体及反应后的生成物对任何物品均无损害。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气囊内装有柠檬酸和碳酸氢钠两种液体,这样在外包装袋被拉坏,救生器散开,两种药液自动合在一起,反应后生成稳定的气体,这样使用时不用人工充气,折叠后的救生器只有烟盒大小,携带十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如图,救生器的气囊1,可选用塑料或防水尼龙绸制作,其形状可以是圆环形或椭圆环形,将其内的一半容积处首先注入柠檬酸2后将其折叠,在另一半容积内注入另一种药液碳酸氢钠3,将其整体折叠后装入包装袋内,便完成了整个制作工艺。为了能够多次使用,在气囊上可设置有充气孔4。
当人们需要使用救生器时,用手直接拉坏包装袋,气囊充起,便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振华,未经卢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3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轴悬挂式平行板电容器演示器
- 下一篇:便装式护肩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