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高扭矩多功能搅拌器无效
| 申请号: | 94213414.1 | 申请日: | 1994-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896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集;高建国;张银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建国;张银亭 |
| 主分类号: | B01F7/00 | 分类号: | B01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卫华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扭矩 多功能 搅拌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器,属于B01F 7/00类在固定容器内具有旋转搅拌装置的混合机领域。
搅拌器是化学、化工、医药等部门实验室中常用的设备,它通常由搅拌电机及控制器构成,其电机调速采用在电机电枢回路中串可调电阻的方法。负载增大时(化学反应、粘度增大),其输出扭矩会迅速降低,造成转速很快降低,可调电阻极易烧毁。为保持转速,需人工不断调节可调电阻,使用很不方便。
除此之外,在使用搅拌器的实验室中,为控制加热装置的电压,常常配有笨重的调压器,不但移动困难,而且还占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精巧、紧凑的多功能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小型高扭矩多功能搅拌器有外壳、搅拌电机、装在外壳内由整流器、电机调速电路、转速显示支路、定时支路和电子调压器构成的控制电路。其中:
电机调速电路由调压晶体管、取样电阻支路和取样晶体管组成。调压晶体管的集一射极串接在整流器的输出和搅拌电机的电源端之间;取样电阻支路为电位器和电阻的串联支路,该电位器的活动端接取样晶体管的基极,取样晶体管的集电极接调压晶体管的基极;取样晶体管的发射极经电阻接地;
电子调压器由双向可控硅、触发二极管和阻容移相支路构成,阻容移相支路为可调电阻和电容的串联支路,阻容移相支路与双向可控硅并联后经电子调压器开关接交流电源,触发二极管ST一端接电位器和电容的串联点,另一端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
转速显示支路与电机并接;定时支路并接在整流器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用调压晶体管代替了原来的可调电阻,它不仅可替代原可调电阻的作用,而且还能与电机实现较好的匹配;由于采用了采样晶体管,因此与调压晶体管及采样电路配合后,可实现电机转速的自动调节。此外还增设了转速显示、搅拌定时器和电子调压器,不仅满足了实验室的需要,而且使用方便占地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前面板图。
本实用新型由外壳、搅拌电机D、装在外壳内的控制电路组成。图1所示的控制电路包括整流器、电机调速、转速显示、定时、电子调压器五个部分。其中:
整流器的输入接变压器的副边,变压器的原边串接搅拌器电源开关K1。
搅拌定时器由蜂鸣器2、电阻、开关K3、机械定时器3经依次串联而成,该串联支路并接在整流器的输出端。
电机调速部分由调压晶体管T1、取样电阻支路及取样晶体管T2构成,T1为复合管,其集电极接整流器的正输出端,其发射极接搅拌电机D的电枢正电源端;取样电阻支路由电阻和电位器W1串联而成,该支路与电机的电枢并接;取样晶体管T2的基极接电位器W1的活动端,其发射极经电阻接地,其集电极一路接调压晶体管的基极,另一路经电阻接整流器的正输出端。
转速显示部分由电阻和电压表1串联而成,该串联支路与搅拌电机D的电枢并接。
电子调压器由双向可控硅SCR、触发二极管ST和阻容移相支路构成,阻容移相支路由电阻、电位器W2和电容依次串联而成,该串联支路与双向可控硅并联后经电子调压器开关K2接交流电源,触发二极管ST一端接电位器W2和电容的串联点,另一端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
转速显示表(即电压表1)、机械定时器3和各开关、电位器均装在图2所示的面板上,图中4是接在电子调压器输出端的电压表。
下面叙述工作原理:
当负载增大时,搅拌电机D产生的反电势增大,使电机的电枢电压降低,通过取样晶体管T2和调压晶体管T1的调节作用,调压晶体管的UCE下降,结果电机电压回升,即实现了电机的自动稳速。
由于电机的转速与施加其上的电压成比例(非线性),因此用一可反映电机电压的电压表表征电机的转速,即可满足一般的测速要求。
设置搅拌定时器中机械定时器3的时间后,再接通定时器开关K3,此后当定时时间到时,蜂鸣器2便呼叫,提醒操作人员。
电子调压器的工作原理同一般可控硅调压,此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建国;张银亭,未经高建国;张银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3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