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药物溶出仪的四连杆翻转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4213368.4 | 申请日: | 1994-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5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2 |
发明(设计)人: | 蔡德水;霍世杰;刘锁;苏爱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 |
代理公司: | 天津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诸凯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溶出仪 连杆 翻转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检领域中的药物溶出度检测仪器,更具体地说是药物溶出仪的四连杆翻转机构。
自从美国Hauson公司推出第一台药物溶出仪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研制出的药物溶出仪已达到几十种之多。但为装卸溶出杯和转杆而设置的机构,不外乎三种类型。附图1是升降式机构,优点是各个转杆[3]可同时降到溶出杯[2]中,符合药曲规定的实验条件,缺点是升降行程太大,直线运动导轨复杂。附图2是升降兼转动机构,它只要把机头箱[4]升起,使转杆[3]下端达到溶出杯[2]的杯口,然后绕铰链翻转机头箱[4]达到一定角度,便可取出(或放入)溶出杯[2]。该机构减小了升降行程,稍降低了仪器的总体高度,并保留着升降式机构的优点,但由于操作分两步进行,所以使用起来不太方便。附图3是单铰链翻转式,结构简单,但在检测过程中翻转机头箱[4]时,必须把转杆[3]逐个提升到溶出杯[2]的杯口附近,否则就会发生转杆碰碎溶出杯的事故。另外在机头箱[4]恢复到工作位置(图示位置)之后,多根转杆[3]只能逐次降至溶出杯[2]中,这就破坏了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严格地说,违反了药典规定的实验条件。在多根转杆不能同步起动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只能用相等的时间间隔逐次起动,不但增大了劳动强度,而且增大了溶出度的检测误差。虽然这种缺点可以采用加大回转半径和降低铰链位置的办法,以避免转杆[3]与溶出杯[2]在翻转时相撞,(如ZRS-4型药物溶出仪)但由于转杆端点的运动轨迹仍为一园弧形,这就限制了溶出杯的直径。一旦实验条件有所变化,比如小口径杯试验法,就会在有限的仪器尺寸范围内难以实现。
基于上述药物溶出仪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转杆[3]的下端点沿溶出杯[2]的轴线作近似直线运动,并且结构简单符合药典规定的药物溶出仪,即四连杆翻转机构式。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它包括恒温水浴槽[1],溶出杯[2],转杆[3],机头箱[4],限位器[5],机架[6]和四连杆ABCO。四连杆翻转机构由支架CO,曲柄AO,摇杆BC和接于机头箱的连杆AB构成,当翻转机头箱[4]时,曲柄AO和摇杆BC分别绕铰链轴O和C转动,可使机头箱[4]上的转杆[3]下端点M,作近似的直线运动,如附图5所示(附图5并作为说明书摘要附图)。机头箱[4]翻转时的上、下极限位置用机架[6]上的限位器[5]限定。四连杆各铰链之间连线的比例为AB≈BC≈BM≈2.5AO,CO≈2AO,且曲柄AO的长度可在65毫米至105毫米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省略了直线运动导轨升降机构的情况下,转杆[3]的运动(下端点M)仍为一近似的直线运动(直线度误差小于1毫米)。这样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可更换不同直径的溶出杯。这是目前任何药物溶出仪都无法实现的。由于它是四连杆组成,所以结构简单,既保留了直线升降的优点,又大大降低了仪器的造价成本。并且操作安全可靠,在任何情况下翻转机头箱[4]时,都不会发生转杆与溶出杯相碰的事故。同时扩展了仪器的功能,为即将推出的小溶出杯实验法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溶出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33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