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套组合式楼梯扶手无效
| 申请号: | 94213215.7 | 申请日: | 1994-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3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吴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吴碧云 |
| 主分类号: | E04F11/18 | 分类号: | E04F11/1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楼梯扶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套组合式楼梯扶手,特别是一种扶手部分可与支架承座直接滑套组合,省略以往繁杂的钻孔、焊接加工程序的楼梯扶手。
为防止跌落的危险,一般楼梯均会设置扶手栏杆。设想较周全的楼梯除外侧边会设置扶手外,墙面边亦会预设扶手供上、下楼梯者扶持使用。
现有楼梯扶手,如图1所示,大致设有多个支架承座10,供组合长管型扶手11,上述支架承座10的座体部份12预设孔13供以螺丝定位于壁面上,然后以一护盖14予以遮护。而其垂直支管15则可插入结合于扶手11的相对孔16中。
此类旧式扶手,除了必需在扶手11预先钻孔16之外,垂直支管15穿入后,尚需加以焊接,并需直接至现场实际测量位置。整个扶手的加工相当麻烦,而且耗费工时,使成本相对增高。
同时,因为扶手均具有相当长度,所以必需使用多个支架承座10予以支撑。相对必需设多个孔16。而每一孔与孔之间的距离需精确钻出,若孔间的中心距有所偏差,当然亦相对造成垂直支管15无法准确插入孔16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方便加工工序简化的套装式楼梯扶手,是采取将扶手部分直接与支架承座滑套组合的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套装式楼梯扶手,是在扶手下面预设底凹槽道,而支架承座除设有供结合于壁面的座体部分之外,其弯折管部分并预设组接片,供滑嵌结合于该扶手的底凹槽道,而可直接自底部将支架承座与扶手结合。省略习用扶手钻孔、焊接作业程序,使扶手的组合加工更为快速而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将配合以下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 为习用楼梯扶手的分解图。
图2 为本实施例装设于墙面的立体图。
图3 为图2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装设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扶手与支架承座滑接结构实施例剖视图。
图6 为另一种扶手与支架承座的实施例断面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扶手作为另一种围墙玻璃栏杆的示意图。
图8 为图7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设有适当长度的扶手20,并于等间隔位置设有支架承座30。
如图3所示,扶手20底部设有凹入槽道21,在此一较佳实施例中,此凹入槽道21上顶端设为扩大槽道部分22,而支架承座30除设有座体部分31供贴靠结合于壁面并以一膨胀螺丝301锁固之外,其弯折支管32的末端设有螺孔320供锁固于承座30上,顶端则设有一配合扩大槽道部分22的滑接片33,此滑接片33可预设螺孔34、35,以供必要时加强固定用。
在多个支架承座30定位于壁面之后,整根扶手20可因其预设的底凹入槽道21而滑套结合于该等已定位的支架承座30的滑接片33。为加强固定,并可由底部经由滑接片33的预设孔34、35锁入固定螺丝结合底凹入槽道21的内顶面23。
上述支架承座30的座体部分31亦可以一护盖36遮护,而扶手20的端部亦能以两侧护罩24予以遮蔽,而扶手20的槽道21因各支架承座30所形成的间隔空隙,则可以一凵形条体27套合于该空隙处,并因该凵形条体27两侧向外略呈开口的卡勾271、272,而紧密卡合于槽道21所设的卡沟25、26,使扶手20的整体组合更具美感。
本实用新型除可如图2、3所示,作为墙面扶手之外,在外侧面的楼梯扶手栏杆40的顶端亦可设置同样的滑接片33,同样的扶手200,亦能以滑套方式加以组合,而可省略扶手200底部钻孔加工,及克服孔距必需保持精确的缺点。
为方便扶手成型,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扶手201的底凹入槽道210设为直接平直凹入的形状,无需预设底扩大端,亦能滑套组合弯折支管320的滑接片330。而在使用同样的弯折支管320的情况下,扶手202的底凹入槽道211则可设为倒梯形(如图6所示)。
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含有底凹入槽道的扶手203亦可配合其他框件作为如图示的阳台玻璃围墙50的栏杆,作为玻璃片60的夹限框件。
本实用新型的楼梯扶手具有如下效果:
在组配时,扶手底部完全无需钻孔,支架承座的弯管端部与扶手组合后,亦无需施以额外的焊接加工,整个扶手在支架承座定位于壁面或地面后,即能直接将扶手与支架承座滑套结合,施工时更为快速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吴碧云,未经林吴碧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3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机无触点节电恒流起动器
- 下一篇:易拉加热饭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