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椅角度调节器无效
| 申请号: | 94213191.6 | 申请日: | 1994-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0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9 |
| 发明(设计)人: | 黄天森;黄剑波;陶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47C7/46 | 分类号: | A47C7/46;A47C1/032 |
| 代理公司: | 襄樊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静月 |
| 地址: | 44100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角度 调节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座椅角度调节器,用于汽车座椅或其它座椅的角度调节上。
目前汽车座椅的角度调节器是轿车座椅上的重要部件,它涉及到座椅的强度、安全、舒适、碰撞、冲击、抗振、耐磨、人体生理要求等所有“人机环系统工程”的技术指标。当今国际上的角度调节器已发展到结构复杂非一般工艺所能加工的阶段。这种功能质量及其价值不仅已被世界上各名牌汽车制造商所确认而且已被列入验收标准。而现在我国各种机动车辆中各类座椅所采用的角度调节器主要由一个扇形齿板、一个棘轮锁紧机构和定位凸轮、手柄及扇形齿轮联接的椅背安装板组成。工作时靠手柄联动凸轮打开棘轮锁紧使扇形齿板能自由运动,合上手柄和凸轮就卡死了扇形齿板锁定角度。从使用来看,座椅角度可自由调整,虽然调节速度快,但抗冲击能力差,舒适性差、晃动大、调节范围小,一般不能大于90°,而且不能进行无级调节;其次,齿与齿之间无法达到紧密啮合,造成齿板间微量活动间隙,而出现靠板前后晃动的缺陷,再者齿尖的强度低,无法满足对角度调节器的冲击强度要求,更无法达到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座椅整体性能,从而影响了我国汽车座椅质量无法达到国际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稳定性好、角度调节范围大,抗冲击力强,角度调节轻松自如并有自行锁定功能的座椅角度无级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少齿差行星轮传动原理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内齿轮、行星轮、偏心轴、钢球、护套、手轮、靠背安装板和椅座安装底板。行星轮由两个重叠的小齿轮所构成。行星轮外侧有两个相对而装的内齿轮,行星轮上的一个小齿轮与一侧的内齿轮啮合,另一个小齿轮与另一侧的内齿轮啮合,两个内齿轮、行星轮的齿数均不相同,中间的行星轮的齿数也与两个内齿轮的齿数少。在内齿轮、行星轮的轴心有一偏心轴,偏心轴上装有手轮,两个内齿轮外部分别与需调节的部件连接。
偏心轴是输入轴,由于它的转动和内齿轮的限制,行星轮作平面运动。行星轮不仅绕内齿轮位置固定的轴线作圆周平移运动,而且还绕自身轴线作回转运动。由于偏心轴的偏心作用使行星轮只能在与内齿轮啮合的同时作圆周运动,根据同样的原理,行星轮又与相邻的内齿轮啮合,由于各啮合齿轮的齿数差作用,从而带动内齿轮作慢速转动,然后再由与之相连的椅背安装板带动椅背实现座椅的角度调整;这种传动方式有自行锁定调节角度的功能。当调节角度结束后,偏心轴将行星轮顶在某一固定的位置不动,即不能再绕内齿轮固定的轴线作圆周平移运动,也就将内齿轮锁定在一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运动。这时,内齿轮受来自椅背的外力作用而不能再转动,从而实现了角度锁定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图;
图3为齿轮受力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图1中,行星轮2由两个重叠的小外齿轮构成,行星轮2外侧有两个相对而装的内齿轮,内齿轮1与行星轮的一小外齿轮2-1相啮合,内齿轮4与行星轮的另一小外齿轮2-2相啮合,内齿轮1有25个齿,小外齿轮2-1有24个齿,内齿轮4有20个齿,小外齿轮2-2有19个齿,内齿轮1、4和行星轴2的轴心是偏心轴3,偏心轴3与行星轮之间、内齿轮4和外罩间各有一圈钢球5,以减少接触面,减少各零件之间的摩擦力,使调节时能轻松自如,护套6将内齿轮1、4,行星轮2、偏心轴3和钢球5固联成一体,内齿轮1的外侧与座椅椅盆安装板7连接,内齿轮4与椅背安装底板9连接,偏心轴2与调节手轮8连接。
图2中,1为内齿轮,2为行星轮,3为偏心轴,5为钢球,6为护套,7为椅盆安装板,9为椅背安装板。
图3中,1为内齿轮,2为行星轮,3为偏心轴,调角结束后,椅座联接板和椅背联接板处于一定的角度,当座椅椅背受力,即在图1中内齿轮4受到扭矩作用时,传递到与之啮合的行星轮2,使行星轮受到扭矩M的作用,如图3所示的接触点A处所示,此时内齿轮1是固定不动的,行星轮2与偏心轴3之间是轴孔配合关系,所以偏心轴3不受M的作用,只受行星轮传递的在B点指向轴心的力F,F力不能使偏心轴3转动,所以偏心轴不会绕轴心转动,从而在原位顶住行星轮,使之与固定的内齿轮1啮合而无法转动,实现了角度自行锁定。
使用时,调节手柄8使偏心轴3转动,带动行星轮2与内齿轮1啮合运转,内齿轮1是固定不动的,因而由重叠的齿数为19的小齿轮2-2与内齿轮4啮合,带动内齿轮4运转,由于各齿轮的齿数不同,内齿轮4被逐渐地推动,并围绕轴心转动;带动内齿轮4联接的椅背安装板9转动,实现了椅背的角度调节。在调节手轮8上只需施加一个很小的力就可以调节机构的各个不同部件施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舒适性强,克服了长期以来座椅椅背前后晃动的缺点,椅背最高点相对于角度调节器的转动轴的摆动不超过3mm,扩大了角度调节范围,可在0~180°范围内进行无级调节,角度调节轻松自如,只需施加04Nm以下的力,就可实现角度的调节,齿面受力均匀,抗冲击力强,能抵抗5000Nm的冲击力,并增加了自行锁定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3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开门和推拉门用防盗门铃锁
- 下一篇:表面涂敷型导静电泡沫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