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式箔形电动轮驱动器无效
| 申请号: | 94212417.0 | 申请日: | 1994-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1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曾立敏;徐解来;谢林娟;陈裕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立敏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怡 |
| 地址: | 65002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式箔形电 动轮 驱动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车辆动力器。
中国专利92238466·5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轮驱动器”,包括电机、减速传动装置和离合器,电机为印制绕组电机,与减速器合装在一起,这样电机不易安装、调试和维修,另外电机也很难密封,其减速器使用三齿差行星减速器,此减速器加工、安装精度要求很高,相应加工成本也高,其离合器采用超越合器,此离合器只要电机一动就与负载联接,因此,电机不能空载起动,造成电机起动电流很大,对电机使用不利,该装置由于电机电枢片与减速器连成一体,无法加进润滑油,因此,减速器噪音大,易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轴向尺寸小、安装简单的电动轮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心式箔形电动轮驱动器由印制绕组直流电机、二级齿轮减速器和离心离合器组成,印制绕组直流电机带齿轮的空心轴套在车轴上,并通过轴齿轮与第一级齿轮减速器的大齿轮咬合,第一级齿轮减速器的大齿轮与第二级齿轮减速器的小齿轮由固定在直流电机后盖和固定板上的齿轮轴连接,离心离合器装在内齿圈上,其上的离心销与花鼓筒连接,花鼓筒又通过辐条与车轮联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器由于采用普通直齿圆柱齿轮,比采用行星轮减速器容易加工和安装,而且轴向尺寸较短,可安装在车辆的前轮或后轮上,由于采用离心离合器,当电机起动而未达到一定转速时,电机与负载脱离,可使电机空载起动,降低了电机的起动电流,在本实用新型中,直流电机与减速器是可分离的,因此减速器可随意加润滑油,润滑油也不致于进入电机内部产生短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离心离合器离开状态图。
图3为图1中离心离合器联体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印制绕组直流电机1,并使用带齿轮的空心轴3,这样可原封不动地将印制绕组直流电机套入自行车或三轮车的车轴2上,便于电机密封、调试和安装,带齿轮的空心轴3转动时,轴齿轮12带动大齿轮11旋转,这为第一级减速,大齿轮11旋转时,与其同齿轮轴10的小齿轮9也一同旋转,带动内齿圈8旋转,这为第二级减速,齿轮轴10以电机后盖18和固定板17为支架,当内齿圈8旋转并达到一定转速时,装在与内齿圈8相连接的离心离合器7上的离心销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拉力,插入装在花鼓筒5上的固定块20内,即从图2所示位置变换到图3所示位置,带动花鼓筒5一起旋转,而花鼓筒5是通过辐条19与车轮联在一起,从而实现了电力驱动。当电机1断电停转时,轴齿轮12、大齿轮11、小齿轮9、内齿圈8都停止转动,内齿圈8上的离心力消失,离心销6在弹簧21的作用下缩回,使内齿圈8与花鼓筒5脱离,车轮停止转动,此时,花鼓筒5可在人力的传动下自由转动,不会和减速器、电机联在一起而加大使用人力的阻力。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器与车辆的联接是由滚珠4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齿圈8为浮动内齿圈,不固定在齿轮轴上,而是与花鼓筒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器轴向尺寸小(不超过70mm),故可任意装在车辆的前轮或后轮上,装在后轮时,增加轴承13、轴承座14、脚踏链轮15、联接架16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立敏,未经曾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2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