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形挂锁无效
| 申请号: | 94212237.2 | 申请日: | 1994-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7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2 |
| 发明(设计)人: | 谢祯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祯桂 |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E05B67/00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耀山 |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挂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挂锁。
现有用在摩托车或自行车上的防盗锁具,大多为一设有嵌卡口的U型环体和一设于锁体内的锁心装置所构成,大体上有下列数种;
1、如图1所示,这种锁具是在U型环体1′的一端设有弯钩11′,另一端则设计成带有卡扣缺口12′,并在锁体2′的一端设有与上述弯钩11′相对应的槽孔21′,另一端内部设有锁头3′及一可横向位移位锁心滑块22′,使环体1′的卡扣缺口12′插入后,旋转锁头3′,使锁心滑块22′横向位移,卡入卡扣缺口12′以达到锁固效果。这种锁具,无论开锁或关锁,都需有较宽大空间,以便U型环体与锁体扳扭成一定角度才可插入或脱离,容易磨损或变形,降低锁具使用寿命,而且U型环体与锁体两端结构,不相对称,不能互换使用。
2、如图2、3所示,锁具的U型环体10″的二端均设一内圆而开口狭窄的缺槽11″,管状锁体20″内有一与套管内部两端固定座21″相结合的扁形锁舌30″该锁舌受插入钥匙40″的控制而转动,当锁舌30″的扁形截面转成垂直向时,U型环体10″即可顺利进入锁孔50″,而锁舌30″即由环体下端缺槽11″的窄口进入,当将锁舌30″用钥匙40″转动90°,成水平状态时,即为锁固,这种锁具其缺点在于使用时,必须先以一手握住管状锁体20″,再以另一只手拿钥匙插入锁心,转动锁舌90°并固定不动,再将U型环体插入锁孔并保持其插合状态,再旋转钥匙才使U型环体与管状锁体锁固,手续相当麻烦,开锁时,操作程序相反进行,这种锁具容易使U型环体与车体相互碰撞而发生损伤,使用不便。
3、参见图4、5、6,这种锁具由U型锁杆10″′、管状锁体20″′、二固定座30″′、锁舌40″′推板50″′、锁心60″′所构成,利用锁心60″′带动推板上的推肋51″′旋转而控制锁舌前、后位移,而达到开锁,闭锁的目的。这种锁具与上述两种比较,操作虽较方便,但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重量加大,尤其如图5、6所示,若在锁具一端,稍加大力敲击或连续轻敲,则由外加的冲力会使弹簧44″′收缩造成锁舌40″′位置偏移,脱离U型锁杆10″′的颈部12″′造成意外开锁,丧失锁具功能。
由上可知,现有U型锁具,在其开、闭锁过程中,均必须以一手将钥匙插入锁孔直到完成开、闭锁操作后才能取出,但因锁具通常锁在车轮上,离地很近,操作中又须扳扭或呈倾斜角度,因此常令整串钥匙碰撞,沾染地面的污水泥沙,给人们带来烦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一次将U型锁杆直接插接在锁体上,自动闭锁,使用方便,并且安全可靠,即以大力敲击也不会影响锁具功能的U型挂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U型挂锁由U型环体和设于锁体套管内的锁心装置所构成,环体两端带有卡孔,可插入套管的插接孔内,插接孔下设有顶在弹簧上的浮升块,锁心杆截面为椭圆形,当锁心杆截面水平放置时,U型环体两端卡孔被锁心杆所卡住,挂锁锁闭,当用钥匙将锁心杆旋转90°时,则锁心杆截面立放,U型环体两端可顺利抽出,挂锁打开。在锁心杆穿过的扭力弹簧和浮升块的作用下,开关挂锁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优点:
1、钥匙以旋扭将挂锁开启后,即可脱离锁体保存,不必一直将钥匙保持在开启位置直到U型环体与锁体分离后才可拔出,这是由于插接孔下设有顶在弹簧上的浮升块,而浮升块将锁心杆顶起,截面仍维持垂直状态的原故,所以开启方便。
2、因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锁心杆转动达到控制开关的目的,所以在锁闭状态下,除非用钥匙开启或将整个锁具完全破坏,否则无法将锁打开,所以安全可靠。
3、当锁具开启后,锁心杆截面在浮升块的沟槽内,仍保持垂直状态,使下次锁闭时,U型环体两端仍很容易插入插接孔内,当压插进入锁孔底部时,锁心杆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转成锁闭状态,所以锁闭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现有的U型挂锁(一)分解立体图
图2是现有的U型挂锁(二)分解立体图
图3是现有的U型挂锁(二)操作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U型挂锁(三)分解立体图
图5是现有的U型挂锁(三)锁体剖面图
图6是现有的U型挂锁(三)环体插入锁体时部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锁结时侧面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锁结时挡片部位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锁结时涡形扭力弹簧部位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锁结时前护套部位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开锁时前护套部位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祯桂,未经谢祯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2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