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位自动控制进出阀无效
申请号: | 94212127.9 | 申请日: | 199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040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26 |
发明(设计)人: | 邹春年;曹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春年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20 |
代理公司: | 四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6001 吉林省四***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 进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高位储水箱及清洁液体的储液槽中用以控制槽内的液位高度及液体排放的自控式阀门,它即可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也可做为民用。
在现有工业或民用的储液槽中,通常所采用的是几种自控或电控的型式,其特点是都必需将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储液槽上、下不同的位置上,例如浮球阀、它的缺点是液体流量小、补液时间较长,而且还要另外安装液体排出管道,组装费用较高。再如电控式阀门,需接通电源,停电时不能使用,故障率高,设计安装复杂,组装费用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仅用一根管道就可实现进水和排水,补液时间短,故障率低、安装使用方便的液位自动控制进出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自控进出阀是由、上阀体、下阀体、阀芯、导向套、动节流片、静节流片、浮子等部件组装而成,其上阀体和下阀体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把静节流片固定在下阀腔内,中间带有通孔的导向套被安装在上阀体的顶端,阀芯通过导向套及上阀体的中心孔被安装在其内,动节流片安放在下阀体的进出口上面、下阀腔的底端,浮子通过连接绳和阀芯相连。其上阀体上方,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前后、左右分别带有四个液体进出口,上阀体和下阀体轴向带有一通孔,在上阀体的上面内部加工有一上阀腔,阀芯的上端为长园柱体,顶端带有一连接孔,下端大头部分加工有锥面,动、静节流片上带有流液孔。
该阀门利用浮子带动阀体内的阀芯,当液位补充到规定高度时阀芯自动关闭,液体补充完毕后阀芯自动开启便可随时将液体排出。
该阀门对于定时补液的系统较为实用,尤其是单液体源对两个以上的储槽或储槽群体更为适用,而且不需专人对储液槽进行液体监视,液体出口流量大,补液时间短,安装修理方便,故障率低、组装费用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液位自动控制进出阀的结构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情况,该自控进出阀是由上阀体(6),下阀体(1)、动节流片(3)、静节流片(4)、阀芯(5)、导向套(8)、浮子(10)等部件组装而成,其上阀体(6)和下阀体(1)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把静节流片(4)固定在下阀腔(12)内,中间带有通孔的导向套(8)被安装在上阀体(6)的顶端,阀芯(5)通过导向套(8)及上阀体(6)的中心孔被安装在其内,动节流片(3)安放在下阀体(1)的进出口(2)上面、下阀腔(12)的底端,浮子(10)通过连接绳(9)和阀芯(5)相连。其上阀体(6)上方、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前后、左右分别带有四个液体进出口(7),上阀体(6)和下阀体(1)的轴向带有一通孔,在上阀体(6)的上面内部加工有一上阀腔(11),阀芯(5)的上端为长园柱体,顶端带有一连接孔,下端大头部分加工有锥面,动、静节流片(3)、(4)上带有流液孔,使用时,将上阀体(6)的上部螺纹(13)垂直连接在储液槽的底部,下阀体(1)上的进出口(2)与输、排液管相连接,当液体源向槽内补充液体时流体通过进出口(2)经过动节流片(3)和静节流片(4),当管道压力大,液体流速高时,动节流片(3)便向上移动附着在静节流片(4)的下面,闭塞静节流片(4)上的部分流液孔,降低下阀腔(12)内的液体冲击。避免阀芯(5)误动作。液体通过上下节流片(3)、(4)后,经上阀腔(11)由进出口(7)流入储液槽内,当液位达到规定高度时,液体将浮起浮子(10),在连接绳(9)的牵动下,使阀芯(5)沿阀芯导向套(8)作定向上升运动,形成下阀腔(12)内的压力大于上阀腔(11)内的压力,使阀芯(5)急速关闭上下阀腔(11)、(12)之间的连接空间,液体源停上补液后,阀芯(5)自动作下降运动,接通上下阀腔(11)、(12)的连接空间使储液槽内的液体再通过进出口(7)流回阀内推动动节流片(3)下移,全部打开静节流片(4)的流液孔,提高储液槽内的液体排出速度,再由进出口(2)进入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春年,未经邹春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2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